御繁华

〖御繁华〗

第7章 迷心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营账内,江载初正在擦拭沥宽,连秀站起踱步,目光频频落在账外。

“不知西北战况如何了。”许是受不了战前这样沉闷的氛围,连秀问道,“景云那小子也不知能不能顶住。”

“他同他伯父在一道,景老将军素来谨慎,无需担心。平城的缺口不是那么容易堵上的,也会是一场苦战。”江载初顿了顿,插剑入鞘,随意道,“走吧连将军,咱们先把眼前的麻烦解决了。”

他说得甚是轻松随意,仿佛是要去做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

连秀看着他,眼神颇有些复杂。一日之前,他决意出城之时,遭到了几乎所有麾下将领的反对。并不是怕死,只是觉得没有出击的必要。

“家中有多少人?”

“父母,和一个九岁的妹子。”

“他们,他们遣人来送信,已经南去避难了。”

“你呢?哪里人?”

他一连问了好几个士兵,乌金驹驰到了阵型中央。

“对面的那些人,你们怕么?”

士兵们用一种比往常高亢得多的声音道:“不怕。”

江载初无声地笑了笑,“你们不怕?可是我不想瞒你们,我在害怕。”

战场瞬间静了静。

“我怕你们在见到他们的骏马时就怕了,我怕你们见到他们的马刀就怕了,我怕你们在兵器交加的那个瞬间就怕了——你们怕了可以跑,或许跑了还能活下来。可你们身后的那些人呢?你们要保护的那些人呢?”

江载初指着那些一个个报出乡籍和家人的士兵:“你的父母呢?你的妹子呢?你忍心看着家中父老的头颅被切下,妻子和姐妹被人凌辱至死么?”

薄暮自远处蔓延开,莫名地寒意从每个人背后升起,一张张或年轻或年长的脸掩在盔甲之后,眼神无声地闪烁,泛起出了深刻恨意,和一往无前的决心。

“我们可以死,可我们的父母和女人不能!”年轻的将军刻意停顿了片刻,吼声低沉,“你们现在还怕么?”

仿佛闷雷一般,每一个男人的声音汇聚在一起:“不怕!”

“你们手中的长刀,现在,跟着我举起来!”

明晃晃的刀锋举了起来,将每个士兵的眉眼都衬得异常坚毅。

“杀!”

“杀!”

“杀!”

战鼓雷动声中,乌金驹长嘶一声,江载初一马当先,已经冲向敌阵。

他的身后亲卫营无声跟上,再往后,是所有骑兵们,声势浩大如同潮水一般,涌向对面同样蓄势待发的敌人。为骑兵们冲刺做掩护的,是他们身后的步兵方阵。弩箭手们将手中弓弩指向天空,箭支如同流星一般射向对面的敌军。

游牧民族还在使用弓箭时,中原的弩箭已经相当完善,射程也远远大于普通弓箭,两军尚未接战,一些匈奴的骑兵们便陆续中箭倒下。

冒曼眯了眯眼睛,作为这支军队中最尊贵的王,他并未在前列阵冲锋——事实上,他觉得,这样一场战争,也不需要自己亲自出手。可是洛军敢于出击的勇气,已让他觉得有些意外,他本以为,这场战斗会如同入关之后的每一场那样,毫不费力的击败对方。

匈奴骑兵的前部已经和洛兵混在一起,兵刃交响间,冒曼目光落在一员黑甲将领身上,他的骑术极精,所到之处,直有摧枯拉朽之破敌之势。

“那便是江载初?”他扬起马鞭,低声问身边的休屠王。

休屠王死死盯着那个身影,深碧的眸色中竟有几分恐惧,直到听到左屠耆王唤自己,方才回过神道:“是他,戈穆弘。”

五年前可汗命休屠王剿灭来犯的洛军,休屠王之子便是死于江载初枪下,是以休屠王一支族人至今对江载初心有余悸。

左屠耆王似是读出他的心事,道:“叔父,且看本次本王为你报仇。”

休屠王紧紧锁着眉,良久,方道:“贤王,不可轻敌。”

“江载初的部队果然和寻常军队不同。”冒曼冷冷看着阵仗的中央,此刻匈奴人生生地被洛军撕开了一道口子,骑兵们向迅速中间突进,势如破竹。

“就是这个阵势。”休屠王在马背上坐直了身子道,“当年在关外,江载初就是用这个中央突破的阵法,几乎无往不利。”

“中央突破……只要马够快,刀够利,胆子够大,就能做到极致。”冒曼冷冷盯着那道锋线,一字一句道。

“贤王,弟兄们顶不住了!”前线有士兵匆匆奔回,“洛人太多,左右翼好像还有他们的人马……”

左屠耆王也已经看出了己军的颓势,自己的骑兵即将被分割成两块,左右合围之下,败势已显。他紧紧皱起眉,“我本指望他们再多顶一个时辰。”

“这支军队并不是随便凑起来的——如今是元皓行驻守永宁,江载初带出的这支军队,是他麾下的主力军。”

他握紧了手中的缰绳,马匹颇不安地在地下打了声响鼻,心中略有些难以决断,只是紧紧盯着前方的战况,一言不发。

此时的洛军却杀得极为兴起,前锋如同一把尖刀,已经深深插入了敌军内部。

江载初略略收住了手中长枪,极目望向前方。

如同意料之中,以关宁军为主力,辅以北方籍的士兵,突破了匈奴骑兵,并不算困难。

他不指望这一战就能击溃匈奴,而这一战的目标,也仅仅是为了鼓舞匈奴入关以来的己方士气,告诉他们匈奴人并不是怪物,一样也是可以战胜的。

该适可而止了。

江载初唤来亲兵,身后战鼓变换点奏,骑兵们纷纷勒住马缰,身上沾满鲜血血浆,意犹未尽地望向主帅。

当此时,江载初的目光却望向前方,幢幢人影之中,匈奴骑兵虽然在不断败退,但是战场上的直觉却告诉他,或许这场战事并未结束。

前方传来重物压过土地的沉闷声响,如同鼓点,又似马蹄,隐含金戈铁马的肃杀之意。

洛军的鼓声加急,如同骤雨一般,骑兵们加速回营。而宁王却停留在原地未动,只是举起了手中沥宽长剑,低喝道:“神策营何在?”

他的身后是五百匹列阵以待的骏马,骑兵们一色的银白铠甲,皆伏低身子,眼神坚毅望向前方。

从夕阳西下决战至今,天地间已没有光亮,只余对阵两营之间点燃的火把。

淡淡薄雾中,匈奴骑兵奔溃的态势终于止住了。

——因为一支近乎怪物般的军队集结列阵,缓缓地向洛军推进!

连秀纵马至江载初身侧,高声问道:“上将军,那些是什么?”

那支骑兵约有千人,连成一线,前后三层铺开,胯下所乘马匹异常高大,黑色铠甲将人与马连在一起,足有七八尺高,仿佛一座坚硬而沉重的塑像向南方推进。

“列阵!”江载初低喝一声。

连秀举起手中长刀,身后神策营将士皆是曾经跟着江载初远征关外的精锐,片刻之间已经调整队形,刀锋向外,如同一把巨大的楔子,对准了敌军。

敌军推进的速度也在加快,马匹因为负重缘故,快跑起来时,发出轰雷般的声响。

江载初列阵在最前,身后跟着的是自己最为心腹的军队,没有再多说一个字,催动了乌金驹。

假若对方那支黑色的骑兵是盾,他也有足够的自信,神策军中百里挑一的骑兵们,也能将它切开!

尘土飞扬中,两支骑兵越来越近!

直至轰的一声撞在一起!

像是两堵巨大的墙碰撞在一起,不同的是,匈奴甲士的阵线只是略略摇动片刻,却如同一柄巨大的马刀,轻而易举地切断一切,又开始往前切进。而洛军骑兵们被撞得反弹开去,人仰马翻间,敌军铁蹄转瞬便碾碎了那些摔倒的人马。

乌金驹也是嘶鸣一声,往后退了数步,江载初终于看清这股巨大的反弹之力来自哪里——这些匈奴骑兵由人至马,皆以黑铁盔甲覆身,彼此之间又用铁链连接,当其整齐划一地压迫而来,足见威悍强慑之力。

面对这样强劲且陌生的兵种,若是普通军队,必然已经一败涂地,所幸此刻洛军大部已经撤离,留下掩护的皆是江载初麾下身经百战的精锐亲卫们。

无影吹起尖锐之际的铁哨,已经阵容凌乱的神策军往两侧一拉,士兵们催动胯下马匹,往斜前方掠走,在最后时分,避开了敌人铁骑致命一击。

在洛军骑兵们纷纷往两侧避让的时候,江载初却并没有同士兵们一道离开,反倒勒住了乌金驹,掂了掂手中长枪,直直向前刺出。

银枪刺中了那名士兵胸前的锁子甲,精钢炼成的铁甲挡住了这锐利的一击,雄浑的力量却传递至士兵胸口,硬生生的将他撞下了马。人狠狠摔了下去,铁甲却还和旁人连在一起,被拖在地上,直到惨叫声渐渐湮灭。

江载初又勒住马,仔细看了半晌,心中有了定论,这是一支无懈可击的重骑兵!

唯一的弱点,大约就是行军速度不快。

无影焦急地伴在他身边,无声的催促他赶紧回营,江载初沉沉应了一声,跟在神策军后边,拨马离开。

普通士兵们远比他们早地进入了营地,因为并未最后经历那一战,皆以为打了一场胜仗,各个展开笑容,纷纷对他打招呼。

原本便是他麾下的弟兄们喊他“上将军”,而原属朝廷的士兵们则喊他“大司马”或“殿下”,江载初满脸的汗水,盔甲未卸,皆笑着回应。

“我军伤亡八百多人。”连秀奔近道,“匈奴那边死伤约是我军三倍。”

月光之下,江载初鬓边的长发已经落下来,侧脸如同石刻般沉漠:“神策军呢?”

连秀沉默了片刻,“一百七十三人。”

五百人中,阵亡近两百……江载初脚步顿了顿,平静无澜的五官,双眉终于皱了起来。

这支极为精锐的队伍随他征战三年多,从不曾在一场战斗中伤亡如此之多。

“那些究竟是什么骑兵?”连秀回想起那支黑衣甲士的可怕之处,犹有些后怕。

“阿秀,你听过铁浮屠么?”江载初沉声道。

“……不曾。”

“匈奴可汗麾下最精锐的骑兵,马匹与骑兵皆浑身披铁甲,从不轻易动用。我出关近四年,也只是耳闻而已。”江载初双眉紧蹙,“今日终于见到了。”

永宁城中的元皓行得知了消息,深夜疾驰至垂惠。

侍卫替他牵过马,他撩开帘账,径自入了主账道:“战况如何?”

江载初手执了卷轴,淡淡抬起头来:“你怎么赶来了?”

元皓行也不与他多说,径直道:“他们带了铁浮屠入关?”

江载初放下了手中卷轴,“匈奴人从不轻易动用铁浮屠,如今这支重骑兵已在冒曼手中,有两种可能。一是冒曼已经在匈奴内部掌权;二是,可汗冒顿也将入关。”

“不管哪种可能,足见此次匈奴入关都是筹谋良久的事,并不是以前他们烧杀抢掠一番就走的行径可比。”元皓行伸手重重击在榻上,愈想愈怒,“周景华和那妇人真正坏我大洛万代基业!”

江载初眉梢微扬,这是他头一次听元皓行如此愤怒,也不尊称一句“太皇太后”,可见这些日子他虽四处奔波、力图挽狂澜,内心着实积怨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火把光亮无声闪烁,江载初觉得自己回到了很多年以前,荒漠之中,他带着自己亲手训练出的士兵们,去迎战暗夜中环伺的强敌。

万事俱备,如今便只缺第一场胜利,来彻底消融每个人心中的恐惧了。

江载初勒过马头,声音低沉,却又清晰地在战场上回响。

“你是哪里人?”他手中长枪随意指了指列在第一排的一名士兵。

骑兵列阵而出,许是因为紧张,声音有些颤抖:“回殿下,我是涿郡人。”

怎么?他们也正在把骑兵往前拉,步兵方阵往后退么?

真要与自己的骑兵实打实的对冲?

冒曼唇角带出一丝不自觉地笑意,半明半暗的光线之中,他高高举起手中长刀,身后是地动山摇一般的呼声。

中原对匈奴的战争,之所以长久都占不到上风,并非双方战力差距过大,更多是因为长久以来中原士兵对匈奴人心理上积累起的恐惧。骑兵对冲时,转瞬间敌人已经杀到眼前,那种恐怖的冲击感,会令普通士兵在一瞬间起了怯意,放弃勇战的决心。

江载初在关外呆了三年多的时间,头两年一战未接,同麾下的士兵一起精练骑术刀法,每月的考核异常严苛,长官与士兵一视同仁,若是不过关,一样罚俸禄和加练。后来江载初回到中原,在训练麾下士兵时,用了同样的方法。

那泪水无声落下,水泽洇湿了挺拔峻峭的字迹,再抬头望出去的时候,视线一片模糊。

“丫头,走了走了!”前一辆马车的帘子忽然间被掀开,一个胡子花白的老头探出头来,“再不走来不及了。”

维桑吸了吸鼻子,将那张纸小心折叠好放在掌心,对老先生扬起一个微笑道:“来了。”

城墙上,江载初看着马车渐渐远去,手中握着沥宽剑柄,越握越紧,直到视线尽头,再也看不见那一队人马。

“上将军。”

最后唯一出声支持的,却是御史大夫元皓行。

元皓行只说了一句话:“是该先打一场胜仗了。”

江载初亦淡笑道:“这一仗不主动,天下人便以为我们不敢打。”

一文一武两位统帅,其实彼此间并没有事先约定,却又不谋而合。正如后来宁王给将领们解释的那样——以永宁城为屏障,固然能稳守一时,哪怕败退,也有背后长风城驰援,可是天下战意却为因此而一再衰竭,这场战事,也许会因此而绵延更久。

两边的兵马都在无声地调动,冒曼眯起眼睛,借着夕阳,遥望对阵。

尚未等到回答,冒曼笑道:“叔父,你未免太过谨慎了。连京城都被我们拿下,何况是区区一个永宁城?”

“当年江载初出关之时,没人知道他会打仗。”休屠王叹气道,“等到知道的时候,已经一溃涂地了。”

左屠耆王是匈奴的储君,能征善战,当年江载初出征关外时,他恰好出征月氏,两人并未对阵。因此,虽然久闻黑修罗之名,冒曼心中并不恐惧,相反,心中存着雀雀欲试之心。

“这个人,你说他是狂妄呢?还是太过自信呢?”冒曼看着舆图,指尖指着如今他们所在之地,“中原人武器精良,行阵严密,但骑术远不如我们。他竟然敢在此处布阵,意图与我骑兵对冲。”他唇角勾起一丝笑意,“我倒要看看,这黑修罗,到底是不是浪得虚名。”

十三日晚,元皓行和宋安坐镇永宁城,大司马江载初率军出北门,精锐尽至永宁城北垂惠县。在历经了前期不战而败、京城失守的困局后,中原军队终于首次正面迎击匈奴军团,军队中弥散着一种古怪的氛围,约莫是紧张的躁动,只有当年跟着江载初出过关的老兵们老神在在地就地闭目养神。

江载初并不回身,只问道:“交给她了么?”

“是。”

“她说了什么?”

“郡主什么都没说就走了。”

他“嗯”了一声,声音中难分喜怒抑或失落。

她怅然转身,踏上马车之前,听到身后马蹄声响动。在这座变得无声无息的城池中,马蹄踏在青石板上,清脆动听,如同落雨。

她惶然间转身,撞入视线中的却是一个陌生甲士的身影。

“郡主留步。”军士勒住了马头,利落地翻身下马,递上一封信笺。

维桑接过来,纸上却只两个字。

她怔怔看了许久,内心至柔软的深处仿佛被重重一击。

此刻,所有的儿女情长,都已交付在那张纸上,两字之间。

他想,她会懂的。

元熙三年七月,匈奴左屠耆王冒曼整合所有入关军队,一路气势汹汹而来,直插永宁。若是永宁失手,则中禹水以南只剩长风重镇作为最后防线,再无遮挡。

十三日下午,永宁城以北约五十里处,一直急行军的匈奴大军停下休整,冒曼接到前锋急报,不远处已能见到洛军斥候身影。

随军同来的匈奴贵族休屠王年岁稍长,行事颇为谨慎,一扫之前志得意满的模样,皱着眉问:“他们是大部而出?还是至今仍在永宁关?宁王呢?”

第7章 迷心 (第2/3页)

起了无数质疑。而头一位响应这道圣旨的,是御史大夫元皓行。他毫无而言地将手中兵马皆交予宁王,这一举动,被视为皇帝真正认可了这位亲皇叔,也全然堵住了天下人的疑心。

各地军队开始源源不断地往永宁一线开拔,与此同时,左屠耆王冒曼的骑兵先锋已经出现在永宁城郊,后续部队在两三日内必将抵达永宁城下。

此时的城内,马车已经准备妥当,韩维桑站在府门口略等了一会儿,抬头望望这天,盛夏的暑气一层层逼上来,到了下午,或许便会有一场疾风暴雨。

天气闷得一丝凉风也无,维桑下意识地望向北门方向,其实她也不知道自己在等待什么,却只是觉得,这一趟离别之后,或许,真的相见无期。

阅读御繁华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