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我要做皇帝〗

第四十三节 猫腻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秦汉唐宋明无不如此。

就是后世两千多年后的人类希望,自由灯塔,美利坚帝国的支柱也是中产阶级。

而长漂的大多数成员都是来自于中产阶级。

佃农跟奴仆能有饭吃就不错了,哪里来的机会读书识字?

至于富豪之家,就不需要长漂了。

“刘德,你跟朕仔细说说你的考举计划!”

“回父皇,儿臣是这样想的……”刘德禀报道:“儿臣想要招募的只是十五个识字,并且精通算术,懂管理的人才来协助儿臣管理长安四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室专门为这些人设置了一个赀官体制。

所谓的赀官,就是捐官,他们可以选择捐钱来获得一个侍中一类的侍从官身份,进而进入政坛。

所以,长漂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必然是小农自耕民与小地主。

而且,每一个长漂最起码都能读书识字,质量高的,博览群书也不夸张。

而这就意味着,他们是小地主自耕农阶级里的精英。

无疑,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有恒产者有恒心。

任何一个政权的稳定基础都是中产阶级的数量。

中产阶级数量占多数,社会就稳定,天下就安定。

反之,则是王朝末路,天下大乱的征兆。

只要回到家乡,凭借着识字这个优势,再加上见过世面,懂的天下形势的优势,这些人每一个都可能成为地方的名人。

而本来,他们应该是社稷的基石。

但现在却因为长期漂泊在长安,没有晋身的机会,而可能对朝廷产生怨恨……

这怎么能行!

想到这里,刘启的心就动了。

第四十三节 猫腻 (第2/3页)

 所以,当历史发展到现在,秦代的军功勋贵集团已经消亡,不再是国家基础与统治阶级的根本。

取而代之的是自太宗孝文皇帝以来一直以来倾力扶持的小地主自耕农阶级。

太宗孝文皇帝曾想造一个园子,发现需要十户中人之家的家资后果断就不造了。

这其中透露出来的意味,不止是节俭那么简单,而是汉家天子开始扶持小地主自耕农阶级的政治表态。

阅读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