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我要做皇帝〗

第九百七十九节 准备战争(2)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到今天,基本已经将高阙之前的河套地理,吃透、摸透了。

殿中诸人,哪怕是刘彻这个皇帝身边的宦官,也多多少少,了解了汉匈两国在高阙附近的战略态势。

郦寄带着几个年轻的军官,拿着指挥棒,站到那个沙盘之前,对刘彻介绍道:“陛下,此乃当前,匈奴在高阙附近的兵力驻防!”

他将指挥棒放到在河套东南方向的阳山上:“匈奴在高阙要塞附近,驻有卢候部族全部兵力!”

“根据情报与侦查,卢候部族连老弱妇孺,都带到了高阙,据探子报告,至少在阳山一带,发现了一万四千余顶穹庐,牛羊牲畜至少二十万头!”

十几个大大小小的氏族,构成一个部族。

按照匈奴的传统,一个邑落,必须要有一个成年男子,随时听候单于庭的命令,随军出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后来史记说:匈奴父子同穹庐而居。

但史记却忘了告诉后人,匈奴人不仅仅同穹庐而居。

在实际上,匈奴帝国统计自己的人口,也是按穹庐来统计的。

一个穹庐,就是一个邑落。

几十上百个邑落,组成一个氏族。

现在,汉家已经清楚和明白了,匈奴帝国这个庞大的游牧王朝的根基是什么?

就是穹庐!

匈奴人以穹庐为单位,混居在一起。

一个穹庐,就是一大家庭。

大的男女老少奴隶二三十人住在一起,小的也有七八人挤在一团。

哪怕是面对君王,军人也只需要行军礼。

除了朝堂‘甲胄之士无跪拜’!

这事情,也就惊起了一点点波澜,随后就消失无踪。

原因很简单。

当此之时,臣拜君,君亦拜臣。

“臣等推测,卢候部族在高阙,大抵最多可以动员三万左右的可战兵力!”

“其中,包括其本部一万五千余人,其附属狐蛰部三千余骑,其侧翼,有单于近臣,号为章渠者所统帅之休屠、浑邪并屯头诸部万余骑!”

刘彻听着郦寄的解读,点点头。

随着汉家的探子以及使者深入匈奴腹地,打着清查和救援被掳汉人的旗子,对匈奴腹心进行侦查。

汉室对匈奴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一个尊重和优待员工,时不时还带员工外出嗨皮嗨皮的老板,能不受拥戴吗?

“陛下,高阙作战部署,臣等已经初步规划好了!”曲周候郦寄和弓高候韩颓当联袂上前,恭身行礼说道。

“卿等辛苦了!”刘彻闻言大喜,道:“请为朕讲演之!”

“诺!”韩颓当微微低头,笑着将刘彻请到了一个巨大的沙盘之前。

自部署高阙战役的战略目标后,汉家的将军列侯和武苑的学生,就拿着高阙的地图和情报,反复推演。

彼此地位,还算是对等的。

皇帝劳资把臣拜君,君拜臣,改成了臣敬君,君敬臣,在本质上来说,没有变化。

更何况,当年周亚夫坚持纪律,不拜太宗,让天下敬仰。

这说明,至少在汉室,跪拜什么的,也就是一种礼仪,而非封建社会的秩序,国本。

甚至于,历代刘氏天子,都是拿着‘免拜’作为荣誉,赐给三老的。

而其主体建筑,则被一个个沙盘和一群群的军官所霸占。

“陛下!”见到天子到来,石渠阁内正在讨论战略和推演战局的列侯将军以及军官纷纷挺直腰杆,敬了个军礼。

“诸卿免礼!”刘彻提着天子剑,回以军礼。

作为三军的最高统帅和这个国家的至高主宰。

刘彻在马邑之战后就借口‘赳赳武夫,国之干臣’,宣布废除了军人的跪礼。

对于皇帝的这个命令,士大夫们,甚至还有人认为,就应该如此。

拜君,这是士大夫的荣誉。

丘八们死开!

但,这个政策,却让刘彻彻底收拢了军队的军心,让哪怕是一个小卒子,也知道,他们的统治者对他们非常好。

至于将军们,更是彻底归心。

第九百七十九节 准备战争(2) (第2/3页)

全。

带着少府诸臣和宦官侍从们,刘彻转过一个弯,进入了石渠阁。

此时此刻的石渠阁,已经被将军列侯们征用了。

太史署的诸官只能避居到石渠阁的东巷办公。

阅读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