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我要做皇帝〗

第九百九十九节 暴躁的晁错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只要能成功,别说是死了区区万把个异族,就是杀自己人杀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

而,朝鲜用派遣工来开凿工程、从事繁重工作的成功经验,甚至还给了晁错以启迪。

晁错甚至觉得,这个制度可以广泛的推广到天下。

一个异族奴工,一年的雇佣费用,也才五百钱。

甚至有些便宜的才三四百钱。

再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陈嬌开始捕鲸。

这些富裕的劳动力,就纷纷涌现这两个行业。

正像现在贴在墙壁上的这些纸条上形容和记载的那般。

现在,在朝鲜的森林里,每天都有数千青壮,在辛勤伐木。

他们将原始森林,成片的伐倒,然后,扎成木排,顺流而下,运去浿水,然后在浿水交割给陈嬌的船队。

不仅仅可以减轻百姓负担,更可以增加政府收入,更重要的是还能减轻社会矛盾,有利于百姓休养生息。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

大量派遣工的加入,使得朝鲜百姓负担减轻的同时。

也让大量劳动力富裕了下来。

然后,当怀化的淘金潮来临。

而大量负隅顽抗的旧贵族和旧部族,在这个过程里,灰飞烟灭。

当时,消息传出,天下称赞。

虽然大家都知道,当时年仅十四岁的刘明,是不可能做出这样英明神武的决断的。

在朝鲜君之后下令和部署镇压的,不是当今天子,就是刘明他老爹刘武。

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拼命吹捧,将刘明形容成汉家贤王,社稷栋梁。

就是死了,也只需要赔偿其母国五千钱到七千钱。

这可比汉家内部的人工便宜多了。

汉室现在征调一个民夫去服徭役,假如这个民夫不肯去,区区一个月的传役,就要花一百多钱的践更钱,请人帮自己去服役。

而若民夫在服役期间受伤或者死亡,对汉室来说,更是损失惨重!

而若将这些徭役和杂役,全部换成异族派遣工。

而,今天那条桥梁,连通东南,将中国的辽东与朝鲜王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很多儒家士子,尤其是被迁徙至此的某些家伙,对此是捶胸顿足,跟死了爹妈一样嚎啕大哭,说什么中国礼仪法度崩于此,从此仁义不存。

晁错,倒是对此没有什么感觉。

异族什么的,死就死了呗!

对法家而言,过程不重要,结果才重要!

但,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朝鲜王国,走上了与中国腹心的藩国截然不同的道路。

“三年,韩王、真番王,皆会于平壤,君以大德,悯韩、真番等黎庶,许其可工于朝鲜!”晁错的眼睛死死的盯着这张贴在前列,还被特意放大的字条。

这是今天的朝鲜与中国内地迥异变化的开端。

所谓刘明大发慈悲,慷慨的准许韩国和真番百姓来朝鲜打工。

实则就是哪个在儒家一些派系,臭名昭著的派遣工的开始。

然后,刘明以朝鲜君的名义,下令镇压一切不服和反抗。

在刺刀和马蹄之下,刘明用暴力,完成了朝鲜的中国化。

旧朝鲜的一切部族与贵族,全部消失。

取而代之的中国化的郡县。

大量奴隶被解放成为自由民,然后,这些奴隶成为了新来的汉朝移民的佃户。

一时间,韩国、真番,甚至是沃沮、临屯这样的小国,纷纷将自己国家的人民、奴隶甚至是军队,都打包送到了朝鲜,送到了新化。

为中国修桥铺路,凿山开矿,开垦荒地,架设水车。

今天朝鲜的繁荣和阡陌连野的广大乡村,是用了近万条来自周边异族的尸骨铺就而来。

仅仅是为了修建一条连接跨越浿水,与辽东相接的桥梁。

就死了足足三千人。

第九百九十九节 暴躁的晁错 (第2/3页)

这个事情,哪怕是长安城的市井百姓也听说过。

当初,朝鲜君刘明,刚刚就国,就采纳中尉韩安国之策,下令全国一切部族和旧贵族及其部曲、奴隶,全部必须接受中国文字、法律、制度。

这在当时,引发了一阵不小的骚动,甚至还引发了叛乱。

刘明于是做三水之赋,感慨朝鲜山河壮丽,发誓要尽为中国。

阅读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