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节 征途(2)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这些负担,与其他地方的田税口赋徭役乃至于各种摊派一比,简直就是轻的不能再轻了。

所以,丰沛百姓的小日子从来都是过的很好。

哪怕当年吴楚叛乱。

叛军也不敢派一兵一卒进入丰沛骚扰民众生活。

是以,在这几十年的太平生活中,丰沛之地还真被黄老贵族和士大夫们,治理成了那个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法之所至,无所不从的乌托邦和理想国。

一路从沛公,变成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丰沛之地,别的不多。

高帝功臣,从龙元勋多如牛毛。

当年,高帝刘邦起兵,沛县父老将两三千子弟,亲自送到沛公账下。

这支子弟兵,成为了大汉基业的第一块基石,也是最牢的那一块。

沛县子弟,追随沛公,一路南征北战,先揍秦军,再打魏军,然后跟项羽对干。

更有人做梦想与神人交,来一个沛君有梦,神女有情。

不过,现在这些宅男再也不能宅下去了。

因为,长安来人了。

天子要求丰沛这个大汉的龙兴之地,选出才德兼具,有所作为,能作先王之道的君子三人,前往长安,参与石渠阁之会。

这就不得不让宅男们走出大门,聚集在一起商议。

当年,平阳懿候曹参在齐国为相,深受齐黄劳思想的影响。

在他回到长安接任萧何的丞相之位后,大力提倡和推崇齐黄老的思想,并且将齐黄老的许多先进作为带到长安,由是形成了今天的黄老派秉政的几条基本原则。

譬如法无禁止则不纠。

譬如,对法律的神圣性的维护和尊重。

譬如很明显的带有浓厚的法家色彩的刑无等级制度。

至少,现在是这样的。

你想啊,一个没什么负担,粮食也可以自给自足,国家还逢年过节拨款慰问的地方,能不好吗?

所以,丰沛之地的宅男们,也就心安理得的继续宅着。

有人天天在家看书,研究黄老无为,探究道法之中的无穷奥义。

也有人异想天开,为老庄影响,在家里炼丹,想求长生不老。

尤其是丰沛之地的黄老贵族们。

此地百姓,本就因为刘邦之故,永久的被汉室免除了徭役、田税和其他苛捐杂税。

他们唯一的负担,只有两个。

一是每隔几年,挑选出百十名八岁到十四的童子,送去长安的高庙,唱大风歌给高皇帝的神灵听。

二是,承担起建立在沛县的太庙和高庙的日常维护以及香火祭祀。

乃至于,连列侯外戚宗室也必须象征性的服役的制度。

不过,自曹参之后,汉家黄老派政治家再也没有出现过顶尖的人才了。

而且,哲学家嘛,你懂得,学术能力远超实际动手能力。

而且,又因为黄老派提倡养生、清静以及无为等等思想,这又使得很多黄老派的巨头,并不怎么喜欢出世。

就算出世了,也是捏着鼻子,干个几年,就回家继续做自己的学问。

按照齐黄老的说法就是所谓仁义礼乐,皆出于法,此先王所以一民也。

在齐黄劳的眼中,法等于道,道是法的最终目标,而法是道的衍生物。

当然,齐黄劳理解的法,跟普罗大众理解的法是不同的。

在这些哲学家眼里,任何事物都有狭义和广义。

法在狭义上是法律,但在广义上是天地星辰物理规则和生死繁衍。

因为,他们基本都是贵族士大夫出生,跟他们的先辈和老师们,完全不同。

自出生起,基本上就没为衣食发愁过,更没有见过战乱的可怕和战火给人民带来的伤害。

自然,他们也就心安理得的宅在自己家里,自己做学问。

哪怕没有人知道也不要紧。

最重要的是自己爽了,这才是关键!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节 征途(2) (第2/3页)

楚诗派、楚黄老、齐黄老以及齐法家,都在这里大打出手,相互争夺资源,一时半会,此地没人能分出高低。

但在丰沛地区,这个汉室的龙腾之地,高帝汤沐之邑,则毋庸置疑的自汉初以来,就是齐黄老的大本营之一。

齐黄劳与秦黄老和楚黄老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个学派保持着最初的道法相融的状态。

什么叫道法相融?

阅读我要做皇帝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