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第四百七十四章 劝农3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小吏逼着百姓来借他们不需要的钱,也不管还不还得起。到了还债的时候,严厉得追索,逼得他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而且本来低廉得利息,也被他们拔高许多,趁机中饱私囊。也让一项善政,变质!恶名传千古。

李忱当然不会这么傻了。他透过银行,遍及全大唐得银行,放青苗钱。不会把这列入绩效考量。也就不会有什么小吏逼迫百姓借款的事情。

不过,这也让青苗钱很难拓展。传统观念根本不会变,百姓是能不借钱,就不借钱。商人是能借多少就借多少。

现在,李忱配合各地劝农判官,推展青苗钱,虽然同样不会列入政绩,可是绩效也起色不少。

用新农具,设法勾引一些百姓来借钱,当然不是要趁机盘剥他们,而是让他们作示范,如何更有效率得生产。各种农具使用,更轻松,收入也可以更多。这也是精耕细作得特点。

不要看不起传统的精耕细作,在现代社会,联合国做过统计,传统的经耕细作,单位亩产量,比美国式得那种粗疏农业,产量还要高。精耕细作得缺点,是太花人力,只能适用在那种人工便宜的国家。不用机械,一个农民根本种不了多少地。像美国,精耕细作,只会亏死。

农家要用得农具太多,推出各种方便省力农具,加强精耕细作得效率,收入可以更多。不过,即便有贷款,农民也不可能买太多。

所以,这时候,劝农判官更发挥作用了。农业互助社,建立了。大唐本来就有各种互助社,而简称农社的互助社,让农民可以互相帮助,一家买得农具,大家用。

当然详细的细节,还有带进一步调整,用坏了怎么办?谁家用多少。可不管怎么说,这是让农家更省力得方式。农业社会,播种和收成,不仅要抢时候,还需要大量人力。

农业互助社,让大家共享省力农具,还透过互助社,在需要人力的时候,互相帮助。让农民需要抢时间的时候,有充分劳动力。又可以利用各种方便农具,加快效率。

跟历史上王安石变法同名得青苗钱。虽然拿土地抵押,可利息极低,所以很多人都借了。这不再是以前得驴打滚般的高利,农民不会再因为借了地主得高利贷,背上了几辈子人偿还不起得贷款,生生世世要给地主家打工。

不过呢,这不是李忱抄袭,或者说,这不是王安石首创,唐代朝廷,地方政府,本来就有放贷得传统。而这青苗钱,也是其中一部份。立意和王安石相同。可为什么不怎么出名?

其实王安石的青苗钱,确实是德政,百姓最苦得时候,就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去年收成得粮食吃完了,可是新粮还未落地,这是农家最难过得时候。

青苗钱,可以让他们缓过一时,还不用背上高利贷。对百姓来说,完全是项好事。

可是,任何事情,都会因人而立,因人而废。王安石急于求成,底下的小吏也趁机盘剥。最终导致好好得一项善政,变成恶政。

当然了,一切都要试验,现在就用在了安乐几州得垦荒上。垦荒,除了收成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四百七十四章 劝农3 (第1/3页)

春日得阳光舒服,难怪会有人说,春天不是读书天。李忱有点昏昏欲睡,手里得奏章,都快掉下去了。

‘呼,差点睡着了,这天真舒服阿。’,突然,身体一震,李忱醒了过来,揉了揉眼,伸了个懒腰,好一个人间四月天。接着,他便继续看着司农寺得奏章,这些都是各地设置得劝农判官上的关于推展农业得报告。这个新设立得机构,在大中四年春天各地发挥了作用。

这一份是新垦之地得安乐州,威州等地,劝农判官得,主要是说如何与银行合作。厢军终于把路修到了这里,然后就开始拓荒,开始种植棉花。

可是呢,地是分配了,可是这些灾民,早就一无所有了。劝农判官和银行合作,借贷给他们青苗钱,用田地抵押。

阅读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