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降临

〖铁幕降临〗

第五十七章 解放营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王衢、董长潘没想到的是,明军动作非常迅猛,才进入宜兰平原,半日之间就兵临宜兰城下,他们根本来不及撤退到海边。

宜兰城内只有董长潘和一百多兵勇,根本是守不住的。王衢、董长潘两人一合计,直接把城门打开,裹挟着噶玛兰通判杨成泽,投降明军。

三营部队搭乘一艘登陆艇,与敖萨洋指挥的四艘海警船一同南下,向位于台湾中部的大安港进发。

大安港在清中期是台湾中部重要移民登陆口岸,贸易十分发达。大安港炮台设有1,000斛炮2门,200斛炮2门,由把总带兵70名,大甲巡检带乡勇200名守之。

大安港东面八里就是大甲堡,大甲土城周长有五百一十丈,设四门,北路协右营中军守备署、大甲巡检署均设置于此。

不过在明军到来之前,大甲巡检夏靖之早就跑进了彰化城,留守大甲土城和大安港的清军兵勇也跟着跑得一干二净。明军兵不血刃,一举攻下大安港,拿下大甲土城,把势力扩展到大甲溪北岸。

三营营长科勒带着两个连驻守大甲,在大甲溪北岸建立防线。大安港由海警队负责守卫。

社子岛是一条长长的沙洲,河岸两旁芦草丛生。台北秋狩胜利之后,明军在社子岛靠近关渡的一端设置了一个俘虏营,在靠近大稻埕的一端设置了一个野战医院。

明军攻占艋舺那天,所有俘虏全被看押在淡水河河边。一个又一个的脑袋被同时推光头发,全身卫生净化,然后就是接受体格检查,有问题的被送往野战医院,没问题的穿上背部印有号码的橘黄色囚服,关进解放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听说,噶玛兰营的大队人马全都覆没于台北秋狩。满清头围县丞王衢、头围守备董长潘立即带人撤退到宜兰城。

两人与噶玛兰通判杨成泽商量,明军时刻可能向宜兰进发,宜兰兵微将寡,自然是守不住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城东海边的加礼远港准备一条船,随时准备走海路去福州避难。

王衢是甘肃泾州人,曾在1831年游幕新疆,投效边关立下功劳。二十三年过去了,他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丞,自然不想舍命报效清王朝。

“本官守土有责!怎能一走了之。”杨成泽想走又不敢走。

“大人,守土有责,也不是仓促于匹夫之勇。”王衢自然是老江湖了,“台北之乱,事发突然,明军如风火一般,瞬间爆发,攻城略地,这些朝廷还不知详,咱们带着印信,前往福州报讯,让朝廷早早定夺,这有功无过。”

第五十七章 解放营 (第1/3页)

台北秋狩胜利之后,三营四营稍作休整,便同时展开行动。

四营负责守备台北一带,一个连进驻桃园,教导员秋枫带着一个连驻守台北,营长谭欢亲自带着一个连,沿着草岭古道进入宜兰平原,迅速占领头围,兵临宜兰城。

宜兰平原早期为平埔族噶玛兰人活跃的区域,故被称为“噶玛兰”。在清嘉庆年间,吴沙率众至兰阳平原武装拓垦,初次筑土围城做根据地之所在,因此头围有“开兰第一城”之名。

宜兰城旧名五围,为吴沙率众在兰阳平原武装拓垦建立的第五个据点,现为噶玛兰厅厅属所在。宜兰城周约三里,长六百四十丈,南北相距一百八十丈,垣高六尺有奇。环种九芎,故又称为九芎城。

阅读铁幕降临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