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降临

〖铁幕降临〗

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农村建设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新村建设是个很大的工程,需要新建相当数量的房屋。宜兰县府早就在苏澳南部山区建起了一座座水泥厂、砖瓦厂、石灰厂、砂石厂,源源不断的提供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

新村建设不但合理规划了乡镇分布,同时也打破了封建宗族关系,彻底粉碎乡村的族权体系。在强大的武力压制下,宜兰乡村的大姓、大家族全被拆散,跨村分配到各个区镇。那些不识时务、抗拒新农村建设的不良分子受到了严厉打击,一千多人被押送到苏澳矿区下井采矿。

“集村并寨”稳步推进的同时,集体农庄的建设也在同步推进之中。

集体农庄建设首先是全部土地实行国有化改造,而后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进行整治,建设集体农庄。

土地国有化改造进行得很快,集团农庄也顺利组建起来,但土地集约化整治却遭遇到了严重困难。

宜兰是冲积平原,地势看起来平整,实际上还是有坡度。高标准农田中,最高可以要求每块水田的坡度不能超过1%。

如果土地不够平整,不同位置水位就不一样,只能是保留较多田埂,以保证每个小田块适宜水稻的生长。倘若都搞成大田块,平整的工作量是天文数字。

闫岳臣是农业组的组长,也是宜兰土地集约化整理的总设计师。他是遗传育种博士,专攻水稻。读博士的时候,他曾经带一个师弟做过川东丘陵地带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对土地集约化整治很有研究。

根据地形地貌勘察的结果,阎岳臣通过电脑模拟计算了一下,如按预先方案实施,需要的工作量将是巨大的,需要耗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看到岳臣得到的计算结果,一向稳重的毛辟几乎要

杜南岛青龙卫的数千学兵组成工作组像豆子一样被撒到了宜兰的村村寨寨,他们在宜兰县委县府的统一组织下,广泛发动群众,组建起稳定的乡村政权,以水银泻地之势在各个乡村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一是集村并寨,二是建设集体农庄。

“集村并寨”就是把将宜兰各个自然村的百姓,按小家庭为单位,打散了之后重新分配到各个新村。

宜兰的自然村是移民进入宜阳平原之后,同乡同宗成员逐土而居,大多数村寨的人口都在三百人左右,布局上很不合理。

宜兰县委县府制定的新村规划布局,早就进行了认真考证和规划,并派人实地进行了勘查。其人数规模基本控制在两千左右,设置有村公所、联防队等政府权力机构。每个村除了农民公寓、农村联排别墅这些居住区之外,还设有幼儿园、小学、卫生所、供销社、农技站、广播电影室等等公共设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农村建设 (第1/3页)

清晨,白茫茫的蜃气像灰色的大网,笼罩在宜兰平原上。

太阳很快从地平线后面升了上来,原野上飘忽的雾气立时淡了许多,兰阳溪东岸大片大片经过整治的田园、河道、村庄渐渐露了出来。

宜兰是穿越团队确定的准现代农业基地。

宜兰平原是一个面积约有320平方公里的小型平原,现有人口十一万不到,正是开展新型农村建设的理想之地。

阅读铁幕降临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