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

〖大明1630〗

第三百六十二章,水泥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少将军,来得及的。”黄成回答道,“只要那边的水泥能供应的,最多六个月,这三处炮台都能建好。”

在后世的建筑技术,水泥的生产和使用可是大杀器级别的。而且水泥生产在技术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拦路虎,基本只要能烧石灰,能烧水泥。早在罗马时代,罗马人已经会使用由火山灰和石灰石一起煅烧而成的原始火山灰水泥了。当然,真正现代的水泥要这更复杂,性能也好得多。不过郑森原本也不打算复制出完全现代水平的水泥,只要一般的石灰泥浆强行了。

郑森隐约记得,后世的水泥,往往是用石灰石、黏土、炉渣之类的东西磨碎,搅拌均匀,然后高温烧结,然后再磨碎而得到的。如今郑家在琼州建起了高炉炼铁,炉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三百六十二章,水泥 (第1/3页)

事实,对于西班牙人从陆路发起攻击的可能,郑森并不是特别的担心。 因为西班牙舰队受制于一路缺乏可靠地补给点,补给会面临很大的困难。这也决定了他们能够携带的陆战人员的数量一定相当有限。而且,在没有港口的海滩,靠小舢板,最多也只能运送一些只装备着火枪的轻步兵登陆。这样的军队,在面对着有防御工事,有各种火炮支持模范军的时候,又能有多强的战斗力呢?所以对于黄成提到的这三组炮台在陆地方向无法相互支援的事情,郑森也没有太在意,只是点了点头。事实,十全十美的防御工事从来都是不存在的。而且,防御工事,至少是郑家的防御工事,存在的意义从来都是进攻性的。

后世的马汉,在他的《海权论》,对于防御工事的作用,有过精彩的论述。马汉认为,在海战,防御炮台存的最大的意义在于解放了舰队,使得舰队可以从保护港口的任务解放出来,并投入到进攻性的行动。郑森认为这一观点可以推广到一切的防御性设施。任何防御性设施,最大的功用是从防御解放出更多的部队,并将之用于进攻性的作战。如果在防御工事后面没有一支可以用于攻击作战的,能够在海,或是陆的野战击败敌人的军队,防御工事再完善,再坚固,意义也是有限的。这是我大明在辽东不断失败的重要原因。从孙承宗开始,我大明的官员们对于和建胬“野地浪战”充满了恐惧,于是总幻想着能够靠“城堡推进”,慢慢修城堡,一路修到沈阳去。结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每次好不容易修起一座城堡,被建胬来个围点打援,然后,城堡白修了,屯在里面的物资也都送给了建胬。

但模范军不同,模范军可不是关宁军那样缺乏野战能力的军队,它的组织形式吸收了后世军队的很多影响,无论是武器还是组织形式,可以说都是领先于时代的。而且这种领先,不仅仅是相对我大明军队,甚至是建胬军队的领先,也是相对于欧洲,相对于古二爷的领先。因而,在郑森看来,西班牙人登陆作战的威胁其实很有限。

“工期还来得及吧?”郑森又问道。

阅读大明1630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