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历史大事件中的将军

〖穿梭在历史大事件中的将军〗

161 致富经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不知道有多少人利用国有资本变卖的机遇,抓住了廉价买卖产权的机会。

2000年开始到2005年。加入世贸又给出口加工业带来历史性的机遇,货代、纺织品出口都养肥了大把没有文化的沿海小老板。

2005年的时候随便开个什么矿,后面你就要准备足够多的麻袋来装钱。

至于商品房改革、股权分置改革、资本市场的发展更是和每个家庭的财富息息相关。

以前老有人说看新闻联播致富这个梗,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江南省已经逆天程度的优惠政策,让庞媛很是动心。

特别是这几年,江南省进行产业升级,政府对于这方面政策和福利支持大很大。

另外长三角交通网络十分钟便利,看看高速公路网比水路网还密。

从江苏常熟到柯桥才3个小时。

堵车的时候,横穿北京有时候都不止3小时啊。

大的暴富机会,中国在过去20年出现了不下十次,最大的机遇几乎全都和政治格局变化息息相关。

其基本特点是一波流。一波三五年让你赚个饱,但这波赚完还想继续赚,几乎不可能。

煤矿、进出口加工,这才几年而已,现在已经在生存线上挣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这些人往往是被主流国营经济拒之门外,被逼无奈才出去闯的。

到了80年代中后期,发财的人又从体制外回到体制内。

依托村或者集体社,利用自身在原有社体制内的声望或者职务村长,村里书记,集资办起了加工厂的人成为第二批暴富者,

这一波机会和体制转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苏南模式华西村最为典型。

90年代早期的价格双轨制改革和90年代后期的国退民进。

对真正的有钱人来说,并不存在所谓“什么方法才能赚钱”的问题,而只有,“要怎样解决某一个问题”以及“怎样调动自己能调动的一切资源”这两个问题。

“看钱不是钱而是工具”,就是一种能力。

许多人商海沉浮数十年,即便倾家荡产依然还能东山再起,靠的也不是具体的门路,而是比一般人高出一个层次的思维和意识。

就像1942里的地主在流亡路上和长工说的。

“我知道怎么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给我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

但是,一个是技术密集型企业,一个是纯劳动密集型企业。

晶圆厂培养培养一个无尘环境下能完成基本操作的技术工人要6个月以上时间。6月越培训后,只能完成基本的作业,成为最基础的操作员。经过2年的跟岗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不需要师傅帮带的技术工人。

一个玩具生产线呢?

只要是智力、体力等身体素质正常,进入工厂通过几小时的介绍,教会你一道工序,例如给芭比娃娃穿裙子,给某个环节拧螺丝帽。然后你就卖力气,没日没夜的重复这一道工序,一个月穿几千条裙子,拧数千枚螺丝帽,一直干下去就可以了。

这就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最大差别。

不过,地主没想到时代巨变,赢来了新社会。

这是后话不提

想在中国赚大钱,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和共通的观念,按照重要性排列大致有:

政治敏锐

从70年代末开始到80年代初,搞投机倒把的个体户是第一批发财者。

161 致富经 (第2/3页)

国利川工厂淘汰的8英寸晶圆设备,依靠天朝资金、土地、工人和天朝市场,用区区3亿美金撬动了一项20亿美金的投资。

在当时的半导体业界引起轰动,江南省对于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可见一斑,这起到千金买马骨的效果。此后,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诸多半导体企业巨头,纷纷在江南省投资设厂。

而且,这两座晶圆厂投资培养了大量的优质技术工人,给江南省的半导体产业打下了牢固基础。

半导体产业和做衣服、生产玩具的代工厂一样,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阅读穿梭在历史大事件中的将军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