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王隐帝

〖谍王隐帝〗

第132章 一身牵四方

上一章 简介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washuwx.com

“刺桐港是世界最大港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

其实,早在南朝时期,泉州就已经开始了同外国的交往活动。

唐朝时,政府设立“市舶使”来管理国际贸易。当时,泉州已成为继广州、交州之后,中国对外交通的第三个贸易港口。

到了五代,割据福建的“闽王”王审知重视海外贸易,泉州地方官便把发船到海外经商视为官府的财政来源,泉州的海外贸易逐渐兴隆起来。

北宋时,中国结束了五代军阀割据的分裂状态,国内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宋王朝对海外贸易实行奖励的政策,泉州港由此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迅速发展起来,并超过明州,成为仅次于广州的全国第二大港口。

公元1087年,北宋朝廷更是将福建市舶司设于泉州。

此时,通过泉州港同南宋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国家已达到40多个,包括大食、占城以及南洋诸国。

其中,有许多大食人干脆就在泉州定居,繁衍后代。

甚至,在宋末元初,大食人蒲寿庚竟然被元朝政府任命为提举福建市舶司一职,时间长达三十年。

买房子?

邵新安很奇怪,去年夏天还是落魄的如叫花子一样的人,怎么转头竟然在销金窟般的泉州城里置了家业。

也难怪他生疑。

泉州城形似鲤鱼,遂被称为“鲤城”,又因环城遍栽刺桐树,故又称“刺桐城”。

意大利航海家马可·波罗在他那本著名的游记中就感慨万千的写道:

南宋时期,泉州港进入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泉州市舶司的业务也随之繁荣。

建炎二年至绍兴四年(公元1128年至1134年),泉州所交的税金相当于当时全国收入的1\/1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2章 一身牵四方 (第1/3页)

"行李?

杜春风一愣,随即悟到,不远千里投亲靠友不是应该蓬头垢面,风尘仆仆,大包小包的吗?

哪里有像自己这样清风明月,游山玩水般的?

他笑笑,轻声说道:“禀二舅,外甥已在泉州城里买了房子,安顿下来了。”

阅读谍王隐帝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