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

〖大秦之帝国再起〗

第六百五十三章:国祚(一)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到底是什么个状况来着?要是吕哲崛起前行政体系不健全,因此才留任所有秦国任命的各郡县官员,那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多年过去了,建国之后的汉国不但有了军事学院,连带培养文官的的那个什么“太学”也搞了出来,怎么也该培养出一批合格的行政文官了,为什么要开出不错的条件去让汉中郡的官员留下,同时也开始向巴郡和蜀郡的地方或是官僚隔空喊话来着?

所谓的汉国军事观察团已经距离咸阳不足一天路程,扶苏他们无论如何也该在那支观察团到来之前摸清楚吕哲的意图,好有一个符合实际的应对方案。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思考方向,从局部来进行分析太有狭隘性,必须是从一连贯的全局来进行推演,扶苏等秦国众臣聚集在一起正是在做这么一件事情。

他们将吕哲一直以来的作为被列成一张又一张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国向齐燕开战之余,一支汉军也调动到南郡的巫东。相对于汉军北上的几个军团一开始就攻势凶猛,那支番号为第四混编军团的汉军摆出了即将攻击巴郡和汉中郡的姿态,但是一直没有动静。

秦国上下并不是那么清楚吕哲是怎么思考,但是王绾一到南陵提出提议,汉国立刻就拿出措施,很明显就是针对秦国可能做出的策略有了应对。

以购买方式获得巴郡和蜀郡,又接受王绾汉军北上共抗胡人的提议,按理秦国得到所有想要的该是欢庆无比,可是却迟疑了下来并不是秦国这些人不够魄力,要是真的不够魄力也不会拿出如此方案。当吕哲显得很好商量并完全赞同的时候,是不是有什么他们没想到的地方呢?他们不免会胡思乱想。

仅目前为止,汉军的第四混编军团还没有正式踏入巴郡和蜀郡,汉中郡那边倒是有一批汉军进入,不过并不是汉国所谓的主力军团或什么常备军建制,似乎是什么二线部队来着?

最让人纳闷的是吕哲绕过秦国中枢向汉中郡的郡守和各县文官发出邀请,明白告诉那些官员可以留在原地为官,并不需要因为更换统治者而就离开。

第六百五十三章:国祚(一) (第2/3页)

呢?秦国这边却是很清楚那些归于吕哲麾下的士卒到军官压根就没有重归秦国的想法或是打算。

到目前为止,汉军依然还是唯一一支能够获得军饷的军队,除此之外的秦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哪怕是想执行军饷制度也没有足够的钱财来支撑。行使的还是徭役或者强制征兵的那一套。

汉军一直士气高昂正是出自这点,毕竟他们平时能够获得军饷,参战了还有什么战时津贴,建功有赏的同时战死也有后续抚恤。从待遇上来讲比之汉国之外的军队不知道要优厚多少倍。

在这个没什么民族大义的年代里,利益才是驱使人去搏命厮杀的根本,待遇不如人不说,汉国欣欣日上。秦与列国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怎么去吸引汉军背叛归附?

阅读大秦之帝国再起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