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沽风情录

〖七十二沽风情录〗

第四章 生死难关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安岐也点头表示认可,

“我听爹爹的。在这方面我也看得开,钱乃身外之物,只要花出钱去,能渡过此难关,还愁没出头之日么?”

安尚仁缓了一口气接着道:

“我与莽大人商量了几次,这个工程总得需用四五十万两银子,而且工程浩大短期不可能完成,虽说皇上的旨意是要两年完工,就是立窑烧砖、烧灰、备料等这些先期准备工程恐怕没一两年功夫都准备不好。至于资金,就得将盐业收入全部拿出来用于工程。”

“爹爹虑的是,不过您也不用太担心,天津这边的资金不足时再由扬州抽调,爹爹年纪高大,不宜过度操心劳累,这工程的事就由我来操办吧。”

安岐听了连忙点头道:

“是,我有些心急了。”

“这样吧,你既然肯吃得辛苦,那我们明天就去见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啊,我也这么想,你大哥、二哥目前处境恐怕也不太好,你平时行事谨慎,不事张扬,这么大的工程,让你承办我也放心。中间或有什么为难之处,我再设法为你排解。你刚回来,先歇息几日,我带你去见盐政莽大人和知州陈大人,然后安排人手选址立窑烧砖烧石灰,备料准备开工。”

安岐问道:

“您说的这位莽大人,可是那位在理藩院任侍郎的莽鹄立么?”

“正是他,现在是长芦巡盐御史了,长芦盐政由他管。前些年在纳兰府里你是见过他的。”

“是,那时我年龄还小,但我知道这位莽大人很有才情。”

“爹爹说的是,皇上已经盯紧了揆叙家,那我家自然脱身不得。既然皇上的旨意已下,想来也只能遵旨行事了。与其抗旨,家产被抄了去,不如就倾其所有,成就此善举,为地方上办一件好事,也许我家能就此躲过此劫。”

安尚仁点点头,

“好,只要你能想得通就行。这么大的工程,耗费巨大,莽大人本来是要动用盐税的,可皇上点名要我安家出资,这并不是出资修城一事可以说明白的,明摆着这是皇上要借此探我安家的动向,稍有不服那就会招来灭门之灾。此事又不能牵涉其他盐商,是我家的事,只能咬牙自己扛。”

说着重重的叹了一声,

“人生富贵我们已经尽享,这些钱财生没带来,死后又不能带走,如今为此徒生烦恼。”

“这位莽大人不但精明强干,勤于政务,而且精于绘画,给十七王爷画过写真,也曾奉旨为圣祖画过御容。”

“是的,我也听说过,莽大人的事我是再熟悉不过了,一向对莽大人十分的仰慕,只是没能当面请教过,正好就此结识一下。”

“那好你先歇息几天,我们好去拜访莽大人。”

“爹爹已辛劳多日,我也并不觉劳累,事不宜迟,不如明日就去见莽大人,准备开工。我先将管家刘宇、杨宗、余登朝等人叫来商议一下,看如何对工程的人工、物料、土方进行估算,还要物色立窑之处。”

“你先别急,安排工程的事,得见过莽大人之后再说。这事儿不似施粥,工程安排还得听官府的。”

第四章 生死难关 (第2/3页)

代大盐商张霖在陈州等七处的专卖权。原因是,这张霖曾借明府的本利银,为抵还债务,才将陈州等七处的盐引四万二千二百六十二道,每引作价四两,合计窝价银一十六万九千零四十八两,更名过户与明府“钱仁”,自此安家经营盐业遂成巨富。

可由此埋下的隐患却是皇九子胤禟与揆叙家的姻亲关系。新帝即位后,找揆叙的麻烦波及安家也是很自然的了。安尚仁父子二人细细的分析了朝廷中的形势和目前自家所处的地位,自觉安家已是危在旦夕,皇上欲寻揆叙的晦气,当然也会拿安家开刀。安尚仁这次急召安岐来津,就是由此而生的事端。安尚仁缓口气继续说道:

“我自京里得到消息,长芦巡盐御使莽鹄立大人为天津城被洪水冲毁需修缮事,曾奏请挪用长芦送交山东笔贴式护军校银,并由各官捐银修城。可皇上朱批‘此事且缓,可问问安尚义之子,他等可愿捐此力否?’我深知莽大人日常为皇上所器重,在皇上面前说话还是挺管用的,而且与我安家还有些面子,所以得到旨意之后立刻找到我,将皇上的意思告诉了我。莽大人也劝我,不如尽己所能为朝廷解忧,也可免去这无妄之灾。那时你在扬州一时回不来,我考虑再三,想此事关乎我安家生死存亡之大事,不能犹豫不决。因此,我才托莽大人向皇上上书,以你的名义提出,愿独家出资,修复被洪水冲毁的天津城。获皇上恩准,并召令全城官民实心相助以襄其成。我想此工程浩大,靡费甚多,以我自家之力实是勉为其难。但现在是骑虎难下之势,不是我安家能不能够做的事,而是我安家非做不可之事,否则我家就要步揆叙后尘了。你别看皇上如此责骂揆叙,却不曾波及永福。可对我家就不然了,如不低头必是死路一条。所以我才急急将你叫来商议。”

安岐听到此,心中已是十分清楚,

阅读七十二沽风情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