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沽风情录

〖七十二沽风情录〗

第十七章 募捐修衙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县衙新立,建衙经费不足,我等乡亲父老不能坐视,理应出头捐助,请张书办回禀县尊,等我约几个乡绅富商商议一下,请以三日为限,必有佳音。只是不知修造经费缺口是多少?”

张书办看查为仁说话直爽,也就直说,

“只要不少于八千两就够用了。”

查为仁微微点头道:

“好,我心中有数了,过两天听我的消息吧。”

“是刘师爷推荐的,叫日盛号,东家是山西人,掌柜的姓孙,已是近百年的老字号了。”

徐而发听了点点头,

“那好,你就看着安排吧,尽早将这笔款支出来。另外,你可曾与查家商议过捐款修衙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徐而发等三人回到仓廒,张书办正等着他们。一见徐而发三人进来,忙起身相迎。徐而发吩咐刘四去看一看三班衙役的安排情况,上官枚告辞出来。张书办这才向徐而发禀报建衙经费筹集情况,

“老爷,我已见过盐运使衙门的刘师爷,已和刘师爷定好,修衙的款子近日就可支取。只是我们这里钱粮库都没准备好,一时不方便,我也物色了钱庄,这笔款提出来先存入钱庄,用时再自钱庄支取。”

徐而发问道:

“是哪家钱庄啊?稳妥吗?”

张书办连忙掏出与钱庄定的契约递给徐而发看,

“不致于着急到这份儿上吧?”

刘师爷也是笑了笑,

“是啊,不急这一会儿,先吃过饭再说吧,今日要叨扰孙掌柜了。”

张书办想想也觉自己办事太着急鲁莽了,向二人拱拱手,

“是,是,学生是有些心急了,既如此那就听孙掌柜的安排。”

说着吩咐将管家叫来与张书办见一见,认识一下,

“为县衙修建募捐之事你可协助张书办办理,明日你去约沽水草堂安爷、遂闲堂张爷等几人来商议此事。”

管家答应下来。张书办见事情办妥,站起身来告辞,

“如此,我就不再打扰了,回去专等查爷的好消息了。”

转天又到西关外,找到木料行高掌柜,二人密商了一番,问清了所需工料银实数,免不了先落了三十两的好处。

“是,”

张书办说:

“我们老爷来跟彭大人商量过,要商户们捐一些。”

“对,不想办法募集一些不行。好,我就不送了!”

张书办自运司衙门告辞出来,看看时辰尚早,想着还有找盐商们募捐的事,又赶到水西庄,与查为仁相见说明来意,查为仁听了点头答应:

孙掌柜对二人说:

“北门外有个马回回火锅,他的羊肉新鲜,片儿切的薄,我们尝尝他们的火锅吧。”

刘师爷和张书办应声道好,跟着孙掌柜出来,三人来到火锅店。已近午时,只见店内人还真不少,大小十来张桌子差不多快坐满了。三人坐下,小伙计端上紫铜火锅来,里面的木碳烧的正旺,水刺啦刺啦的开着。马回回的鲜羊肉片儿果然切得好,薄薄的片儿,肥瘦相间,还有粉丝、青菜,小料是麻将、韭菜花、酱豆腐,辣椒油,锅底是葱白、鲜姜、大料、豆蔻、海米、紫菜,各色齐全,果然地道。烫了一壶老白干,就着刚出炉的芝麻烧饼,三人吃的是汗流浃背。一边吃一边聊着天,三人越说越近乎,都觉得有点相见恨晚之感。

酒足饭饱,孙掌柜会了钞。张书办与二人告辞回到仓廒,拟好公文,用了印,又回到运司衙门找到刘师爷,将公文交给他。刘师爷看看没有问题,

“张书办,你回去听信儿,我得将公文呈给彭大人过目,大人点了头我就将这笔经费给县衙拨过去。”

说办就办,现成的纸笔,张书办与孙掌柜简单的商量了一下,由张书办执笔一挥而就。三人仔细看看没有什么纰漏,又抄录了两份,就由刘师爷做个中人,三人签字画押,各执一份。看时辰不早,张书办要告辞,

“刘师爷,我这就回去,办好公文交予您老。”

孙掌柜急忙拦下,

“张书办,你先别急,已近午时,在我这儿吃过饭再办也不迟,”

转过脸来又问刘师爷:

张书办连忙说:

“好,那学生就告辞了,我回去听信儿,这件事就辛苦您老了。回头运司衙门的辛苦费学生尽早安排给您送过来。”

“不急,不急,”

刘师爷伸出瘦骨伶仃的手摇了摇,

“先将这笔款子安排好再说吧,恐怕这笔款项不够用,不足部分你们还得另想法子呢。”

第十七章 募捐修衙 (第2/3页)

的,又是刘师爷熟悉的朋友,想必可靠,所以点头应承由这日盛号钱庄来经管这修建县衙的经费。刘师爷见双方谈妥,对张书办说:

“张书办回去后尽快将县里的公文拿来,我好尽早将这笔款项拨付过来,以免耽误县衙的施工。另外,你也要与钱庄立一份契约才是。”

孙掌柜连忙接过来说:

“正是,有了契约才好心明眼亮,不致闹误会。我也正要与张书办商量此事。”

阅读七十二沽风情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