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沽风情录

〖七十二沽风情录〗

第二十七章 西洋留学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我知道西洋的绘画技法与中国的绘画技法截然不同,你们的绘画是否能被中国人接受那就要看你们的本事了。”

“当然,”

二人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

“我们是教廷选出的画师,教堂里就有我们的作品。”

“不知你们见识过中国画没有?”

“中国也有专以写实为本的绘画,比如人物肖像,工笔花鸟等大都是写真作品,不过与西洋的绘画还是有不同之处。”

“那先生认为二者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其中之一,”

上官枚继续说:

“所采用的绘画技法不同,理念不同。西洋画是以‘面’来表现画面的,而中国画是以‘线条’来表现画面的。”

二位洋人听的入了神,为上官枚的一番议论所吸引,

“唔,是的,”

瘦子说:

“油画的确是以‘面’来表现画面的,可铜版画是以线条来表现的啊。”

“不,那不一样。”

上官枚肯定地说:

“铜版画是用线条组成的‘面’来表现画面的深浅、明暗和色彩的。而中国画只是用线条来表现人物和物体的轮廓。这是其一。”

“那还有什么不同?”

胖子也连忙问。

“二者表现的意境不同,”

“意境不同?”

二人很疑惑。

“西洋画法讲究视觉焦点,一幅画面上只有一个焦点,也就是眼睛所看到的画面而聚焦的一个点。”

“是的,”

二洋人连连点头,

“这是绘画的基础知识。”

“那这个画面就只能局限在双眼能看到的范围了。”

上官枚接着说:

“中国画没有焦点的概念,所以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在一个画面上可以包含千山万水,万里江河。这可不是双眼直接看到的场景,需要丰富的想象和概括。”

“那怎么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的,”

二位洋人都点头认可,

“如果画的不真实,那就不能称为艺术品了。”

“这在我们中国叫‘写真’,”

上官枚继续说道:

“看来先生对绘画有些了解,不知先生对二者如何评价?”

上官枚看二位洋人神色中仍有些疑惑,心中暗道:

“不说出些道理你们还不服气。”

与阿潘一对眼色,对二位洋人道:

“我曾游历了你们西洋诸国,看过你们的许多油画作品,也看过一些雕塑。我对这些艺术品还是很欣赏的,对这里的绘画技法也很佩服。你们西洋的画法是以写实为本的,所画就是所见,力求还原真实,特别是许多肖像画和雕塑,就如真人立在那里。”

两人都在三十岁左右,一位是高高瘦瘦的个子,长长的脸,棱角分明,似斧砍刀削一般,一头棕黄色的卷发下,高耸的鼻子显得十分突出,深陷的眼窝,一双蓝眼睛,薄薄的嘴唇周围的胡须用刀刮的干干净净,露出一片铁青色。另一人,个子略矮些,是深棕色卷曲的头发,略显胖的圆脸上,小眼眯缝着,长着圆鼻头,络腮胡须卷曲着,将大部分脸都遮住了。二人身穿代表教职人员长袍,手拎着皮箱、行李上来。

二人上船以后见张老琬和上官月父子等人是东方人,就主动过来与他们搭讪,有阿潘和上官枚这两个翻译,沟通起来很容易。略胖些的话多,告诉他们,

“我们两人是教廷的牧师,是受罗马教廷派遣,要到中国传教的。你们是中国人,我们正好一路。”

“没想到会碰到你们。”

瘦高个也说:

二人互相看了看,都摇了摇头,可胖子又说道:

“我们见过中国瓷器上画的画和图案,那些似乎太粗浅了。”

上官枚在幼时曾在父亲的指导下练习过绘画,在西洋这几年又游历各国,见识过许多油画、铜版画和雕塑作品,在这方面有很深的体会。但听这二位洋人的说法,他们似乎没见过真正的中国画。不由笑了笑说:

“照二位先生的说法,中国画很肤浅没什么艺术价值了?我想二位先生错了,你们还未曾见过真正的中国画,真正的艺术珍品。画在瓷器上的画只是瓷器作坊里的匠人所为,并非画师的作品。我也曾仔细观察分析了西洋画法和中国画法二者的异同之处,只是一时与你们分辨不清,但可以说明的是二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西洋画法重在写实,中国画法则虚实兼顾,有着更广更深的意境。”

听了上官枚这一番议论,二位洋人不由对这位嘴上刚现绒毛的中国年轻人有了几分敬意,不过还是有些不服气。胖子问道:

“二位先生要去中国传教,不知都有什么技能啊?因为一无所能,去了也站不住脚。”

“我们是画师。”

胖子说:

“我们在传教的同时也要传播我们的绘画知识。”

上官枚点点头,

“听说中国非常遥远,坐船要好几个月,一路还有风险,这让我们很兴奋。”

“是,这里离中国远得很。”

看着这两个洋人兴奋的样子,上官枚也对他们产生了兴趣。

“你们去这么远的地方,那你们对要去的地方知道多少呢?”

“虽然我们知道的不多,”

枚儿说:

“孩儿已长大,正该回去与母亲和翠儿妹妹团聚,我也是很想念母亲和翠儿妹妹。”

路易斯听说枚儿要走,很是惋惜,姐弟俩更是不舍。路易斯夫妇在与枚儿相处这三年中早已将上官枚看做自己的孩子一般。眼见得留不住上官枚,只得对枚儿说:

“孩子,你的制钟和磨镜手艺已经学得很好了,可以自己独立操作。我给你准备一套工具,你回去定会用得着。如果你过的不如意还可以回来找我。”

回去的商船坐了不少人,都是要到东方贸易的商人和一些无所事事,雄心勃勃的冒险家。在路过英吉利补充给养的时候,上来两位新旅客,上官枚和阿潘看有新旅客上船,好奇的打量着他们。

胖子接过来说:

“但这更让我们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看过马可波罗的‘西行漫记’,东方的这个大国是那么神秘和诱人。”

“是的,这是让我们踏上这冒险旅程的动力。”

瘦高个看起来也对这趟旅行的目的地充满了期待,二人十分兴奋,显得很主动、亲热。

上官枚在西洋待了这几年,对这里的宗教多少有些了解,知道这些教廷派出的传教士都是经过选拔极优秀的人才,于是有意问他们:

第二十七章 西洋留学 (第2/3页)

艺学成,已经从一个少年成长为身材魁梧的青年。

这一年的初秋,张老琬和上官月又来到阿姆斯特丹,上官月见到上官枚已长得比自己还高,嘴上已现微须,心中感叹时光如梭,孩子转眼间已经成人,对上官枚说:

“枚儿,如今你已长大成人,我们已经在海外差不多躲了五年了,近来也让人探听过家乡的消息,知道你母亲和翠儿平安,贼人也已犯案被诛,没了仇人,咱们也该回去和她们娘俩儿团聚了。”

“是,”

阅读七十二沽风情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