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沽风情录

〖七十二沽风情录〗

第三十七章 朱岷赏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不妨事,朱先生愿意,就可留下住些日子。年轻人正可借此努力上进才是。”

朱岷说:

“这一来耽搁了冯掌柜的生意,学生心中不安”

冯掌柜又道:

“今日你先留下来,我会安排人将你的行李送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知是何人的画作?”

崔伯山站起身来说:

“待我取来让先生一观。”

不一刻,崔伯山手捧一画轴回来,小心打开,这是一幅三拼绢本山水,画幅较大。只见皑皑白雪之下,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板桥寒泉,流水自远方迂回而下,雪后群山峻岭气势磅礴;笔墨浓重润泽,皴擦多而渲染少,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细密的雨点皴与苍劲挺拔的粗笔勾勒,渲染出山石与枯木。图上无作画人款识,只有收藏之人印文。画面右上方有“御书之宝”方玺印文一枚,“蕉林”、“蕉林收藏”方印各一枚,“观其大略”白文印一枚,图上并无绘者的题款及图书印记。朱岷一见十分惊呀,

“看此图似是五代宋初时画作,因那时作画之人还没有在画作上题写款识的习惯。依其风格看

“有一幅画稿尚未完成,如果着急用,就请冯小姐帮忙将画稿完成吧。”

冯掌柜闻听心中不由暗喜,这些天朱岷与霞儿接触的多,越来越密切,冯掌柜早已看在眼里,心中也是十分喜欢朱岷,早存了将霞儿嫁给朱岷的心思。此时听朱岷说画稿的事,口中连连说:

“不着急,不着急,还是等先生回来帮助小女完成吧。”

朱岷在崔伯山家住下,每天与崔博山看画,论画,朱岷又临了几幅前人的画作,崔伯山见了不由心中暗想道:正是我需要之人,心中觉得时机已经成熟。这一日午饭后,对朱岷说:

“导江先生,我今日借到一幅古画,要请先生过目,如果喜欢,就请先生临一幅,不知可否?”

茶沏上立时透出一股清香,沁人心肺,冯掌柜连连夸赞,

“好茶,看汤色碧绿,香气清爽持久,喝起来鲜爽味醇。”

其他人也点头应和。喝着茶,崔博山自书房取出一幅画作,不曾裱过,在画案上打开来看,却无题无款,当是今人所做,朱岷细细观瞧,思忖:这一幅山水,看风格似是董其昌所做,但无题无款,不知何故,遂问崔博山:

“此图不知何人所作,为何无题无款?”

崔伯山笑一笑说:

崔伯山在一旁忙说:

“我这里还能缺了行李用品不成?且安心住下,我自会安排。”

说完吩咐下人,去打扫后院东厢房,安排朱先生住下。冯掌柜见机忙向崔博山告辞,

“时辰不早了,我先告辞,不再打扰了。”

崔伯山也就不再强留,安排套车送冯掌柜回杨柳青。朱岷将冯掌柜拉到一旁说:

“我这里古画不少,如果先生愿意,可以在我这多住些时间。一是帮我鉴定真伪,二是也可以临摹一些前人画作,多些见识。不知导江先生意下如何?”

“学生自是愿意,”

朱岷转头看了一眼冯掌柜说:

“只是冯掌柜的生意……?”

冯掌柜闻听忙摆摆手说:

“此图是三个月前自江南购得,说是董其昌所作,但我看,不过是幅仿作,不过仿的还算好,我只花了十两银子即拿到手,也是值得了。”

又拿起另一幅已经托裱过的图,打开说:

“导江先生请看,这一幅如何?”

朱岷仔细一看,吃了一惊,

“这是前朝沈周的一幅山水,这幅图我在扬州亦曾见到的,怎么会在崔掌柜之手?”

“哪急在这一会儿,先到我那儿喝点茶再说。”

说着话众人下楼来,也不用车,崔家离饭庄近,拐进归贾胡同就看见崔家的大门。崔博山在这一带虽算不上大户,却也是数得上的买卖人家。进了大门,转过影壁,迎面是三间正房,两侧各有两间箱房。小小的庭院里有一株西府海棠,已经是果实累累,正房门上的挂一副匾额上写的是:博古,两个大字,崔博山指着匾额对朱岷说:

“这就是五桥先生的墨宝。”

朱岷仔细看了看,心中暗暗赞叹:果然是苍劲有力,又颇具古风。进了堂屋门,只见迎面摆着丈八条案,八仙桌、太师椅。迎面壁上的中堂是董其昌的山水,两侧对子是“自喜轩窗无俗韵;亦知草木有真香。”一侧的多宝架上摆的是古鼎、宋瓷、牙雕和竹简典籍,另一侧摆着一画案。几人进来分别落座,崔博山吩咐下人看茶。又对众人说:

“茶叶不太好,是去年的洞庭碧螺春。”

崔伯山笑道:

“那有何奇怪,我自差人购来,只花了六十两银子。”

朱岷点点头说:

“崔掌柜真是有心之人,学生十分佩服。”

崔伯山笑眼迷离,对朱岷说:

第三十七章 朱岷赏 (第2/3页)

我请导江先生来是帮我评判鉴赏几幅画,一会儿诸位请移步到我那儿喝茶,冯掌柜今儿个就不要回去了,明天再说。”

冯掌柜急忙说:

“不行,我那里事情挺多,一时也离不开”

崔博山哪里肯听,

阅读七十二沽风情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