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沽风情录

〖七十二沽风情录〗

第三十八章 朱岷与秋月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查为义又有香林苑赠王炼师野鹤诗:

“琳宫河濡上,青苔满院滋。入门同佩景,把袖胜飡芝。月榭吹笙静,风帘捣药迟。湛园遗墨在,留玩拂蛛丝。”

那查曦又单道那假山,

“为山九仞郁崔嵬,蹬道盘空势屡回。石似女娲初练就,峰疑西竺乍飞来。远芩绿映长廊树,幽谷青连曲径苔。更有平池侔弱水,居然入境小蓬莱。”

这野鹤道人虽过得悠闲惬意,却始终无所出,看看已是五十开外,也就绝了此想。刘道姑看跟前没有子嗣却是甚感寂寞。这一日到刘羊庄探亲,看到堂弟的小女儿甚是聪明活泼,心中喜爱,跟刘焕章夫妇商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芳儿如此乖巧,非常讨人喜欢,我也没有一男半女,不如让芳儿随我走吧,即可让她读书学画,我也有伴,不至于寂寞。”

芳儿年纪尚幼,在家中帮不上忙,反赖人照料,父母自然愿意,问芳儿愿不愿去,芳儿听说可以读书学画自然很高兴,连说愿去。这样刘道姑将侄女接到香林苑,在菜园内的三间草屋中安顿下来。

王聪见将侄女接来,心中也是喜欢,夫妇二人没有子女,如今视芳儿有如己出,每日轮流教芳儿习字、读书、学画,早晚又由姑父教授一些武当拳脚功夫。

不觉十年过去,芳儿已是一十六岁,姑姑与姑父相继故去,芳儿回到家中,帮着父母兄嫂经营年画作坊,操持家务。

不想这一年不知怎么就得罪了宫里来收画的太监,横挑鼻子竖挑眼就是不要刘家的画,原来是能被宫里挑走自己作坊的画,对作坊的名声致关紧要,急的刘焕章到处求人,就是不通融,不但如此,后来不知静海县官府为什么差了人要将芳儿之父和两个哥哥捉拿下狱,那差人如狼似虎,手拿拘票,进了门就要吃要喝要辛苦钱。

王聪为人老实本分,就是有些认死理,不善交际,喜欢清静。为此在香林苑的后面空地上开出几亩菜园,种些时新蔬菜瓜果,园内又养了两只仙鹤。这样每日除了主持苑内事务,就是种菜养花,与仙鹤同乐,不喜与寻常人交往,只是与文人墨客谈的来,还有些来往。因养了这两只仙鹤,遂又自号“野鹤”。来客往往喜欢驻足香林苑的菜园,因这菜园一进门有一株大松树,又有两三株槐树相伴,几株大树遮阴半亩,约有四五丈高下。夏日里在树下置一小桌,会几个好友,下棋品茗吟诗作对,实是再惬意不过。常来往的几位好友如查氏兄弟、龙震、佟弘、周焯等不时来此坐坐。

有诗词唱和单道这香林苑的妙处,

“闲闲十亩间,道士有所慕。尽除芳草根,独留苍松树。开渠引流泉,往来亲指顾。欲种东陵瓜,不栖南山雾。”

又有诗道:

“纳凉何地系游船?咫尺仙源隔水边。好去草花渠上坐,绿筠深处听流泉。”

据说罪名是刘家的画,妄言世事、有伤风化。家里男丁都被拘去,只剩下老母及儿媳、女儿。没办法央地方里正去县里花钱上下打点运动,直到耗尽了家产,也没能将人救出来。刘焕章在狱中病亡,两个儿子被充军到大西北。刘王氏一急之下病倒在床,两个嫂嫂感到无望,回了娘家,家中只剩下三间空屋,已无隔夜之粮。

十六岁的芳儿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无奈之下,这才横下一条心,托人将自己送到崔家当下人换钱救母。芳儿哭诉一番,让朱岷心中也为秋月难过,轻轻的问秋月:

“不知你母亲现在病可痊愈?”

芳儿叹口气说:

“用我身价银请大夫给母亲诊治了,服了些日子的药,略有好转,但仍卧病在床,

第三十八章 朱岷与秋月 (第2/3页)

更是有八九年不曾回刘羊庄。原来芳儿的这位姑姑自小家道殷实,曾饱读诗书,学习绘画,长大后嫁入山东德州的王家,夫君叫王聪,字玉笈。这王家乃前朝军官出身,入清后避世于乡野。

至王聪父辈,已改变门风成为书香之家。但这王聪自幼也曾习武,并到武当山投师习武七年。回来后虽然成家,可迷上道教之学,一再与芳儿的姑姑商量要出家做道士。芳儿的姑姑一再阻拦不成,王聪离家出走,一去就是三年,回来告诉芳儿的姑姑,这三年在武当山做道士,如今回来是要带她出去做火居道士,因自己在武当山时有个师叔叫李怡神,现在在天津的天妃宫做观主,近来新创立了一座道观叫香林苑,因此捎信叫王聪到天津帮着管理香林苑。

王聪打定主意要带芳儿的姑姑到天津做火居道士。芳儿的姑姑心想,夫君要做道士是拦不住了,到天津去是做火居道士,至此与夫君常厮守,强似自己一人守空房了,再说天津是自己的娘家,也可以常回去看看。遂也就答应下来,跟随夫君来到天津,也做道姑打扮,夫妇一块儿修行。

这香林苑在天津城东北角外三岔河口河北岸边,与望海寺相邻。这座道观是李怡神花费十年功夫化缘修成。里面有玉皇阁、三清殿,建筑也是雕梁画栋,长廊曲廻,石林典雅,假山峻峭,曲径通幽。有抱瓮园、望雪亭、磐台、草花渠、乱云岛、竹圃等景色。免不了游人入园观赏,文人墨客更是往来不绝。

阅读七十二沽风情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