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沽风情录

〖七十二沽风情录〗

第四十八章 上官家团聚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恭喜上官太太寻到亲人,这下可安心了。”

上官月上前向李太太道谢:

“掘荆母女北上寻亲,给李太太添麻烦了。今日我们一家已然相聚,特来向李太太道谢。”

说着让上官枚取过带来的两匹西洋花布递过去,说:

“一些土谊,不成敬意。不便在此打扰,就此告辞。”

夏掌柜对盗图的事儿并不避讳。互相客气了一番,夏掌柜见他们非要走,忙取出一包银两,

“这是一点程仪,不成敬意。”

推让再三,上官月只得收下。这时母女二人已经将行李物品收拾好,上官枚拿着装上车,辞别了夏掌柜和李太太,一家人来到上官月租住的客栈,暂时住下来。当晚,上官月在附近饭馆叫了一桌酒菜,就在客栈中,一家人吃了顿团圆饭。

上官月夫妻二人看着已经长大成人的一双儿女,想着一家人分别了五年多,今日一家四口才团聚在一起,心中十分的高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早就仰慕上官兄的风采,原来上官兄早已到了京城。一家人能在此团聚,兄弟在此给上官兄道贺了。”

上官月只得回礼,

“掘荆母女在此给夏掌柜添了不少麻烦,兄弟十分的感激,在此我也多多谢过夏掌柜。”

夏掌柜连忙说道:

“哪里,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行走江湖,大家互相照应一下是应该的。何况大嫂母女还帮了兄弟一个大忙。”

“你随我来,我给你找件干爽的衣服,将湿衣换下来吧。”

郑子曰跟着这人来到一间舱室,这人找出几件衣服让他换上。问他:

“你是哪里人士?怎么就下南洋来了?”

郑子曰看眼前这人,比自己大几岁,三旬左右,似是船上的管事,于是躬身施礼问道:

“请问恩人高姓?”

李太太接过礼物,圆脸笑开了花,

“哎呀!让先生破费了。说实在话,出门在外,互相照应一下是应该的,先生如不嫌弃,就在此多住些日子吧。”

雪莹也说:

“谢谢李太太的好意,我们一家已经团聚,就准备回乡了,哪能久在李太太这儿打扰。”

边说着话,母女俩儿边收拾自己简单的行李物品。这时夏掌柜闻讯赶了过来向上官月一家道贺,

谁知,上官枚自天津回来说,翠儿母女已经来到北方,到京城寻访他们爷俩儿。听到这个消息让上官月十分高兴,心里盘算着,如果她们娘俩儿来到京城,也就不必着急回漳州了。不妨可以在此多住些日子,也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生意上的事了。

转天,爷俩儿在街头雇了辆骡车急忙来到通州码头。等了一个时辰,远远的见一辆轿车来到近前,迎上去,只见轿帘掀起,翠儿早跳下车来,冲上官月叫声:

“爹爹!”

随后张氏也下了车,眼中已满是泪水,一家人五六年未见,如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一家人早已是相拥而泣了。上官月随后又叫众人再上车回城里。路上不便多说,上官枚简单解释了未能及时赶到通州的原因,一家人回到雪莹母女暂住的夹道居胡同。

李太太一见忙道喜:

“我姓张,名老琬,”

这人接着说:

“这船就是我的,我是要回福建,看来你只能随我回去了。”

郑子曰连忙又磕下头去,

“谢船东搭救之恩。”

只听一人说:

“不必言谢,在海上讨生活,理当互助互救。”

说话之人又对其他人说道:

“好了,这人已醒来,你们去看看救上来的其他人怎样了?”

众人转身去救护其他人。这人又对郑子曰说道:

随后将这次下南洋的经过告诉张老琬。张老琬听后劝他说:

“北人不善水性,不宜出海下南洋。倒不如在广州等口岸将洋货贩运到北方,也能获重利,亦可避免出海之风险。”

受了这一场惊吓,郑子曰早已收拾起一片雄心,再也不敢提下南洋。损失些本钱是小事,险些丢掉性命却是大事。

这样听从张老琬的规劝,在张老琬的资助下,贩洋货到北方,果然获利丰厚。不几年就在京城开起了自己的洋货店,经营细棉布、皮货、自鸣钟、玻璃洋镜等洋货。

如今已经在京城站稳脚跟,只是往来广州办货还缺乏人手,货源不够及时。如今见上官月自南洋归来,带来了洋货。心中暗想:如能与上官月合作岂不两利。所以就一再劝上官月与其合作经营洋货。上官月原无此意,本来是想着,此趟京城之行稍带些货物,出手后就返回家乡漳州,并没打算在北方经营洋货。其实心中更想的是早日与家人团聚,所以对郑子曰的劝告并未放在心上。回答郑子曰也是婉言谢绝。但考虑到,老住在客栈也不是长法,因此也有意要让郑子曰帮着租处小宅院暂住。

第四十八章 上官家团聚 (第2/3页)

听有人回答:

“你已经被救上船来了,算是捡了一条命。”

郑子曰心里明白过来,是翻船落水后被这商船救起。勉强挣扎起来,冲围着自己的几个人磕下头去,

“谢谢众位救命之恩!”

阅读七十二沽风情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