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纪

〖沧海纪〗

第六十四章 革新之道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就连凉国,也只能选择扶持一批相对听话的,打压另外一批不听话的罢了。

这就是他用来说服自己父亲的理由,要想打压世家,真正地掌控国家,就必须得开办学塾,大力地扶持寒士。

寒士的数量万倍于世家,可成材率却不到人家的千分之一,这就是学塾的重要性。

现在凉国识字的人,不过百分之一,可涌现出的人才就已经有这么多了,那将来若是有百分之十的人识字,人才岂不是就翻了十倍,若是有百分之二十,三十,甚至是全部呢?届时必将人才济济,国家也会因此而变得富强,对内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革新,对外也能抵御强敌,战无不胜,那样的帝国,就绝不会衰落了。

幸好,现在既有外敌,更有外族,正是有着这些外部的压迫,才能更好地推动自己进行内部革新,毕竟最起码这些人还是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那便是凉国若是没了,他们也没了今日的权势。

要想革新成功,就必须借势,若是借不到内部的,那就只能去借外部的!

--------------------------------------------------------------------------------------------

翌日,金銮殿上,一如既往地例行举行着朝会。

朝会一般都举行的都很早,大多数官员甚至连早饭都赶不上在家吃,就得匆匆地坐车离开自家府邸,来到宫城外就得下车,再通过了宫城守卫的检查之后,到了那处恢弘的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先前在自己父亲的寿诞上呈的那份《凉国策》,已经得到了父亲和朝中不少官员的大力支持,因为都是些不算特别激烈,但是行之有效的革新,所以阻力其实不算太大,尤其是诸如办学堂,凿运河等事,大部分人都极其认可,阻力也就只是在改革军政职位和重新划分权利上罢了,说到底,就是革新所触及到的人怕自己因此而丢了职位而已。

但凡是朝廷下发的政令,只要触动到某一方的利益,动了他们碗中的米,那就必然会引起巨大的反弹,毕竟底下的人,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其实看重的都是自己这个阶层的利益,他们只会在乎和计算自己牺牲了多少,绝不会去考虑这条政令为国家带来了多少好处,给别人带来了多少好处,除非有一条政令可以让每个人都得到好处,不然必然会出现反对的声音,这就是人性,人习惯了现有的秩序,自然会恐惧改变,此乃人之常情。

而开办民报,甚至以后会在朝廷的帮助下,在各地普及学堂等事,则阻力不大,触动的也就是一些私塾的利益而已,而且朝廷本就有官方的机构,比如国子监,学宫,这不算什么特别大的革新。

至于百姓们会不会因此而开智,其实更没有关系,因为唯有寒门人才辈出,才能与传承多年的世家们保持一个平衡,其实各国内部都是如此,真正的忧患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内部,世家豪门,各自为政,只顾自己,不顾国家,争权夺利的本事大,一旦跟外敌作战立马就萎了。

之所以有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有恃无恐,因为朝廷很多重要的职位,大多都是被世家子弟们所把持,毕竟他们可以更轻松地接受到好的教育,成材率比普通人高了太多太多了,普通百姓识字的都没几个,更别说去考学了,而朝廷总不能招收一个连政令都看不懂的人当官吧,所以不管怎么变,世家子弟都会占据朝中的大多数职位,所以朝廷再怎么样,都不敢把世家给得罪死了,那样将来朝廷里连个当官的都没了,谁来处理政务?

第六十四章 革新之道 (第2/3页)

“父亲曾说太子的眼光跨越千年,对革新之事,有十分独到的见解,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晓露站在顾苍的身后,这时候也探出头来,满脸骄傲地道:“我家太子,自然是非常人可比。”

对面的张允国见了,大笑着点头称是,而旁边的凝霜,则是悄悄地捏了一下妹妹的手臂。

顾苍对此,只能苦笑着道:“就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罢了,真要落到了实处,阻力不少,到时候还需要各方的鼎力相助才行,万民一心,则无往而不利。”

阅读沧海纪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