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军国天下

〖明末之军国天下〗

第十章代号潜伏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郑经接替郑成功后,由于内部陈永华(陈济南)和冯锡范(郑克塽岳父)发生内讧。病中的郑经把政务交由长子郑克臧处理,克臧聪明能干,做事井井有条,从来没有过失,也很受郑经的宠爱和信任。郑经病逝后,冯锡范毒死郑克臧,立十一岁的傀儡郑克塽为延平王,冯锡范专横,贪赃枉法,大失人心。施琅由于建议,清朝派他率兵攻取金厦新胜,预备“进攻澎湖,直捣台湾”,称为“四海归一,边民无患”。

孔元章赴台招抚失败后,施琅即上《边患宜靖疏》,次年又写《尽陈所见疏》,强调“从来顺抚逆剿,大关国体”,不能容许郑经等人顽抗,盘踞台湾,而把五省边海地方划为界外,使“赋税缺减,民困日蹙”;必须速讨平台湾,以裁防兵,益广地方,增加赋税,俾“民生得宁,边疆永安”。他分析双方的力量,指出 台湾“兵计不满二万之从,船兵大小不上二百号”,他们之所以能占据台湾,实赖汪洋大海为之禁锢。而福建“水师官兵共有一万有奇,经制陆师及投诚官兵为数不少”,只要从中挑选劲旅二万,足平台湾。他主张剿抚兼施,从速出兵,征台,以免“养虎为患”。

施琅这一主张,本来受到以鳌拜为首的中央保守势力的攻击,以“海洋险远,风涛莫测,驰驱制胜,计难万全”为借口,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十章代号潜伏 (第2/3页)

清顺治三年,大明隆武年随郑芝龙降清。由于国姓爷郑成功的招揽,入海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成为郑成功部下最为年少、知兵、善战的得力骁将。

施琅后随郑成功下广东南澳勤王,后因与郑成功战略“舍水就陆”的做法提出反对意见,郑成功很不高兴,削施兵权,令施琅返回厦门,时遇清军马得功偷袭厦门,守厦主将施琅惊慌弃城溃逃,仓惶逃离厦门。

时在南澳的郑成功见军心动摇,继续南下已不可能,只好回师收复厦门。郑成功召集抵抗将领一概重赏,唯独对施琅逃跑只字未提,只罚纹银二百了事,先前施琅左先锋兵权也未恢复其职,个中诸多缘由引起施对郑不满情绪,恰在此时,施琅一位亲兵曾德得罪施琅逃匿到郑成功那里,并被提拔为亲随。施琅抓回曾德,准备治罪,郑闻讯急派人传达命令,施琅不得杀曾德。他强行下令杀了曾德。

施琅杀亲兵曾德再次触怒了郑成功,由此施郑矛盾升级,郑成功下令逮捕施琅父子三人。后来,施琅用计逃脱,郑成功大怒即杀施父大宣及其弟施显。施琅怒而降清,先任同安副将,继任同安总兵,后升任福建水师提督。

阅读明末之军国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