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鲈莼

〖思鲈莼〗

第十五章 牡丹佳劫7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晋王一听,不禁暗暗点头。乔东篱见事明白,能虑及大局,实属难得。况且虽然事出有因,但乔东篱毕竟因此一事与襄阳王大生嫌隙,他却还能秉持公心,替甘鹄开脱,这份胸襟却更是可贵。幸好朝中还有这几个青年才俊,可留作他日整顿朝堂之用。想到整顿朝堂之事,心中却是恍然而觉:平素一直为无从下手而大费踌躇,今日恰生此事,如能妥当拿捏,岂不是一个大好契机?

曾伴驾平南的宴国公李云见皇上已露转圜之意,但却因两党群臣僵持而委决不下,自思此时大晋内外皆有隐忧,朝廷内万不可再无端生事,便慨然出班言道:“乔御史所言甚是。臣随陛下南征之时,曾与襄阳王共过生死,深知襄阳王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他想。但其今日却是误献毒酒,其罪非小,还望陛下慎重考量,施以责罚!”

宴国公李云一则向来最得圣宠,所言多半正何皇帝心意;二则李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晋王细思甘鹄的一番辩白与今日的言行举止,又听了姚承恩等十余名大臣的证词,便早已确定以甘鹄的谨慎机敏,绝不可能毫无来由的便效那荆轲专诸之事。

襄阳王府是故楚旧臣的旗帜,虽然借此缘故此人杀也杀得,但如若真就此便对甘鹄赶尽杀绝,恐怕会让南楚旧臣们惊悸猜疑,况且甘鹄旧部虽经几次抽调,但襄阳现在的五万驻军仍是他的儿子和亲信把控。如若仓促之间动手,恐会激起哗变。

晋王再看一眼地下跪了一片的两派大臣,更是眉头紧锁。这桩公案已经明了,甘鹄固然不可轻动,但齐党一派官员所言也甚是有理,如若轻易将襄阳王府这样一桩惊天过失就此放过了,自己威信何存?毕竟若非乔东篱今日一言,自己恐怕真的稀里糊涂就被甘鹄这杯花魁酒送了性命。

想到这里,不禁看了乔东篱一眼。这桩公案本是乔东篱揭破,他此刻却似事不关己一般的垂首立在一旁,不发一语。晋王看看地上跪伏的那些结党相助的群臣,再看看孤孑一人,洁身自好的乔东篱,愈发的对这个御口亲封的监察御史甚为满意,便开口向乔东篱道:“甘鹄年纪越老,行事却反倒越是鲁莽,今日若非乔爱卿在,你的罪责只怕百死难赎!——乔爱卿,依你看此事该当如何?”

乔东篱早料到晋王心中诸般权衡,听了他这两句貌似严叱,实则已经从轻定性的话语,更无一丝犹疑,仰首回禀道:“据微臣所知,曼莫知遇酒生毒之事,乃是写这本书的前辈隐士于无意间发现。隔了这么几百年,就算是在西凉国中,恐怕也无人知晓了。襄阳王只是从行商手中购得,又怎么会知晓其中奥妙?襄阳王府固然难辞其咎,应当重责。目今天下虽平,但朝局初稳,吴越环伺,陛下乃当世明君,必不会以无心之失而妄加诛戮朝中重臣。”

第十五章 牡丹佳劫7 (第2/3页)

轻巧!地上那只鹦鹉怎么死的,几百人可是看的清清楚楚,如果不是乔御史拦住,刚才你手中那杯花魁酒岂不是早被皇上饮了?”

一见邵华出来落井下石,与甘鹄同是襄阳籍的姚承恩忙也离席而起,替甘鹄辩白:“好教陛下得知,臣几日都曾在襄阳王府赴宴,替襄阳王母亲贺寿。席间便知道襄阳王得了两盆曼莫知奇花,一盆献与了陛下,另一盆却敬奉在家母堂前。襄阳王至忠至孝的性格满朝中那个不知?如果他真知道曼莫知有毒,又怎敢献给自己母亲?此事当日寿宴上的多位同僚都是亲眼所见,陛下一问便知!”

姚承恩话一说完,便有十几个各部官员跪在阶下,齐声道自己当日也曾赴宴,姚尚书之言半分不差。晋王也知甘鹄虽然叛楚归晋,多为各国儒生文士所不取,但其侍母至孝却也是天下知闻的。事发仓促之间,既有这么多大臣言之凿凿的说是亲眼所见,必然不可能是假话。如此看来,甘鹄确是误打误撞了。

邵华也知当众亲手刺驾如此骇人听闻之事,恐怕甘老狐狸是不会做的。但这等全然不费成本又没有风险的天赐良机岂可轻易放过?当下也是激愤的说道:“谋逆大罪,非同小可。是无心之失还是早有预谋都不能只凭言辞断定,臣恭请陛下先把嫌犯收押审讯,着三司会审!”“臣等也恭请三司会审,彻查此案!”又有二十余名齐党官员一齐跪倒,声称兹事体大,不可姑息。

阅读思鲈莼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