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途职迹

〖圣途职迹〗

第六百六十四章:乡愿之歪解正说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你有你解释,我有我看法。子爵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所以才叫‘乡愿’,若是夫子能把某种德行称为‘天下之愿’,恐怕会拿来顶在自己头上、挂在自己嘴上。不过,夫子至少已经把‘有教无类’这块光辉万代的金字招牌挂在了身上。他老人家,当得起‘圣人’的称谓!”

董民珠觉得再聊下去,自己恐怕会被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能吗?你我大家都是儒生,谁去种地?谁去牧羊?谁来给你这们这样的衣冠禽兽制作衣服?谁来发号施令管理这小城的秩序?你去还是我去?所以我认为,长久的大一统不能单单建立在学说思想的趋同上,他必须保持利益上的平衡。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就是说一个团结的利益集团,必定是毁坏道德的盗匪!只有将大多数人的利益,置于集团利益之上的团体,才是天下之望,才能得天下归心。”

董民珠道:“一派胡言……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其出处为《论语》阳货第十三篇。夫子反对“乡愿”,就是主张以仁、礼为原则,认为只有仁、礼可以使人成为真正的君子。夫子所谓乡愿是说伪君子,指那些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道德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的人。孟子对这话也有解释,认为那些言行不一,当面背后各一套的四方讨好,八面玲珑的人就是乡愿。这种人随波逐流,趋炎媚俗,是道德败坏的小人。“贼”在这里作形容词用,“德之贼”是道德败坏的意思。

夫子的言论一向温文尔雅,像这样强烈的否定他人,语气如此激愤,在《论语》中是很罕见的。夫子斥责这样的人,与他强调做人要注重“仁”和‘礼’的统一是一致的。

“夫子以为,只有以仁、礼为原则,才可以使人成为真正的君子。你如此曲解圣人之言,你是如何得到凤凰垂青的?唉,凤兮凤兮……何德之衰!”老头儿气得吹胡子瞪眼,不顾忌讳把楚狂笑话孔夫子的话拿了出来,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心脏病。

第六百六十四章:乡愿之歪解正说 (第2/3页)

于公平公正的见解自然不同。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利益,相同者众,有人牵头组织,即为‘党’。儒家以为自己的学说有利于帝王将相的统治地位,也就有资格从这些利益中分的一杯残羹。所以我认为儒家是朋党之祖。”

“城主总是习惯顾左右而言他吗?”

“一回事儿。在统治者眼里,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让学生的看法或者利益于师长趋同,而这些师长的利益则必须和统治者相同。这样的教学,才会被当时的统治者接受和支持。但,这不是真正的有教无类!好的老师,其所有的教学目的,都只有两个:让学生成为智慧、勇敢、善良、诚信的人;其次才是让学生成为对整个人群都有用的人。董公可知,天下的利益,都可以用财货来衡量,而财富在一定的时间内是有定数的。利益相同的人集合起来,就会占据这其中更多的份额。你们的教学,让这些人更加抱团!这对其他人是否公平?”

董民珠瞠目结舌:“这从何说起?这就更需要我儒家在学问上的大一统,使所有人的利益一致,天下太平大治,不难指日可待。”

阅读圣途职迹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