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第二百五十七章 远恶军州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就是在北征乌桓大获全胜后,曹操九月回师途中,路过碣石,写下了著名诗篇观沧海,抒发了他胜利后的愉悦心情。

紧接着,曹操又写了一首龟虽寿,更进一步抒发了他的伟大抱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曹操不畏年高,有志统一全国的决心。

曹操没有想到,他开凿的平虏渠,成了后来南北大运河的发端。

隋大业四年,隋炀帝为了征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曹操为解除北部边患,进而腾出手来统一中国,计划北征乌桓。

人马未动,粮草要先行。曹操知道河北平原一带,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改道,有不少巨大的泊淀,“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他决定由董昭负责开凿两条南北走向的水道:泉州渠和平虏渠。

建安十一年,平虏渠挖成,接通了泉州渠、新沟,运粮船能直抵涿郡。

第二年五月,五十三岁的曹操采纳谋臣郭嘉的建议“虚国远征”。他亲率二十万大军、数千辆战车北征乌桓,用当地人田畴作向导,出奇兵攻下了柳城。

此次北征曹操斩了乌桓首领蹋顿,攻破三郡乌桓,消灭了逃到那里的袁绍之子袁熙、袁尚等袁氏势力,统一了中国北部,结束了中国北方的分裂状态。可以说,圆满地达成了自己的战略目的。

第二百五十七章 远恶军州 (第2/3页)

当,加上黄河的不断侵袭,福泽千里的运河却成为沧州这块大地上水患的始作俑者。

西汉以前,今河北平原上主要河流如黄河、滹沱河、泒河、治水等诸水都是独流入海的。至东汉建安十一年,曹操开凿了一条自滹沱河入泒河的平虏渠后,河北平原上主要河流都会流蓟州入海,海河水系遂告形成。

东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军阀割据,农民起义,形成了互相攻略的混乱局面。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决战失败后,曹操对河北袁绍势力展开了战略进攻。

袁绍之子袁熙、袁尚丢失河北后,北上勾结乌桓蹋顿不断侵扰边境,掳掠人口、财物。

阅读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