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四十四章 行军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从六年前开始,年轻时候累积下来的伤病一直困扰着朱棣,特别是近年来的严重类风湿,折磨的朱棣经常生不如死。

不要说这个时代,即使六百年后,类风湿也不是一个好治的病,根本治不断根。

不犯病的时候,朱棣还有无数的豪情壮志,可是每当犯病的时候,朱棣也有一种英雄迟暮的惆怅。

这次出征,抵达北平以后,他的风湿又犯了,这让他对军务的插手少了许多。

虽然他没有他父亲朱元璋对将领的猜忌,宁愿把有功之臣全部杀光,也不让他们对对朱家的统治造成威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是他对军队将领的忌讳却一点也不会减少,所以看到自己的孙子能够获得军将领的认可,并且处事有理有据,才给自己的孙子封了一个虚衔,代替他参赞军务。

这个职位对朱瞻基来说非常合适,因为在现代的时候,雇佣军数次的军事行动,他自己也不是总指挥。

他可能缺少处理具体事务的经验,但是绝不缺少处理一场战争战略目标的经验。

在后世,从非洲部出兵到利亚,需要处理各种国际外交争端,需要与欧盟,美国,非盟等各国,各机构协商协调。

那个时候朱瞻基都处理的妥妥当当,现在的大明根本不需要处理外部事务,更轻松了。

这不是一场遭遇战,狭路相逢勇者胜。

这是一场大规模的战略战,想要达到目的,需要的是减少己方的错误,抓住对方的错误,这样才能爆发出更大的潜力。

所以,战争的原理是一样的。

朱瞻基从第一天开始展现了自己在战场面的宏观视野和分析判断能力,这让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包括诸军将领都对他这个太孙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对这个太孙更尊崇了。

朱棣对这种情况是最满意的,甚至直接给朱瞻基封了一个北征左将军的虚衔,让他全面接触北征大军。

他这个北征军左大将军,只需要协调好内部各军卫之间的配合问题,处理好粮草供应,处理好辅军修路架桥,这些工作对他来说,根本没有太难的地方。

因为他在现代做过这样的事,虽然模式不同,但是战争的本质是相同的。

不过,这些繁琐事务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导致了他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没有一点空闲时间。

而在这种忙碌,他与五军都督府,兵部,包括一些将领都建立起来信任和默契,这是他最大的收获。

如说武安侯郑亨,这位大明著名的将领,也是朱棣四年前第一

第四十四章 行军 (第2/3页)

他不是一张白纸,虽然两个时代的战争模式完全不同,但是在整体统筹,管理方面,其实只是换汤不换药。

战争的目的是打击敌人,所有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

在后世的战场,一支军队如果能够发挥出百分之五十的战斗潜力,那是一支战无不胜的精兵。

战争的组成太复杂了,在这个落后的时代,如今这五十万大军,近五十万的民壮,总计百万人,连战争潜力的百分之十都很难发挥出来。

阅读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