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六十一章 问计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大明想要发展,仅仅只肥一家是发展不起来的。

只有把所有人的目光都从那有限的土地转移开来,整个社会的商业氛围才能更好。

他可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认为天下的财富是有限的,你多一点,其他人少一点。

全民商业氛围的提升,才能促进大明国力的增长。

而且,当一个坐地收钱的裁决者,远远要风里来雨里去的商家赚的更多。

来到这个时代十几年,朱瞻基虽然觉得这个时代有许多观念较僵硬,但是也并不是电视演的那样,祖宗确定的法律不能变。

建帝台变了朱元璋的许多政策,朱棣台更是将大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别的不说,等开放海禁,光是关税,每年都不知道要收多少钱,何况还有商税。

所以,如果能把朱高燧的兴趣从夺嫡转移到做生意,赚钱方面来,朱瞻基其实是高兴的。

当然,他也不会一开始表现的朱高燧还积极,甚至还要故意为难一番,最起码也要让朱高燧承他的情。

虽然他还没有考虑好以后该如何应付这些皇家的蛀虫,但是绝对不会像原本的历史一样,让大明朝承担几十万朱家人的衣食住行。

他们这些人虽然不后来的几百万旗人腐败,但是清朝的时候已经有了红薯,玉米,土豆,基本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

这项利润,是任何亲王都不敢觊觎的。但是朱瞻基通过海贸拓展的商路,却给其他皇室成员指出了另外一条路。

依靠自己的皇室身份,拿到进出口的批,甚至根本不需要他们来做生意,只要肯卖出批,有无数的商户愿意花钱买。

虽然朱高燧的态度和蔼不是因为认命,只是想要从如今內监的锅里分一杯羹,但是朱瞻基也是乐见其成。

身为一个太孙,一个未来的皇帝,他从来没有想过把所有的生意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而明朝呢,恰逢小冰河时期,无数农民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还要养活几十万锦衣玉食的朱家人,这个负担清朝的时候更重。

能够让他们自己想到赚钱,那是最好的。

虽然朱元璋不允许这些藩王做生意,当官,但是在朱瞻基看来,那都是该推翻的错误政策。

宋代的王安石虽然手段有些激进和错误,但是这个人的见识在当时的时代是非常先进的。

他在宋代已经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宣言。

第六十一章 问计 (第2/3页)

国外商人,还有自己的船队,自己的车队,甚至自己的工厂。

像皇宫西侧的内库诸监,占地将近百万平米的区域,有超过二十家工厂,超过三万名宫女和太监,一辈子都要在那里面工作到死。

他们每天工作大半天,没有自由,没有节假日,只有微薄的薪水。除了面对自由的压迫,他们还要面临残酷的精神压榨,甚至内体的凌辱,没有一点人权。

不过他们也给大明皇室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朱棣能够五次北伐,收复云南和交趾,主要是依靠他们赚取的利润。

阅读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