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九十三章 格物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朱瞻基喝了一口水,才又说道:“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根据五行学说建立了如今的医学体系,《黄帝内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长桑君的《禁方书》,《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也在那个时期已经成书。

我幼时听解学士讲三国,知道了在汉朝时期,华佗已经能刮骨开颅,可是为什么到了如今,这些医术不仅没有发扬光大,却还失传了。这固然有战乱的原因,但是更多的却依旧是后人在这些方面的固步自封。”

虽然医术可以救人命,但是医的复杂往往需要一个人穷极一生,才能进入门槛。所以,能够把精力都投在这面的人少之又少。

这更多的是因为缺少系统分解的原因,几乎每个医都是全才,需要会把脉,会内科,会外科,会儿科,会妇科,还要会识别草药,知道如何熬药。

而且,因为缺少传承的渠道,人人敝帚自珍,也是阻碍医术传播的重要原因。

这一点是必须要改革的,并且这种改革不会触及社会的根本稳定,大部分人都会赞同。

更主要的是,这种改革的成效是很容易看到的。只要不培养全才,只培养专才,医生的数量能在短期之内有很大的扩充。

而成药的配置,也能让医生的需求量大减。如外伤一些药方,大部分都是一样的,而伤寒,感冒这些病,药方也都大同小异。

讲到最后一个概念的时候,朱瞻基站起身来,向诸大臣行了一礼。诸大臣不敢怠慢,也纷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工部吏员当然知道是什么原因,可是没有一个人敢正面回答。这个时候,所有人都隐约能猜到朱瞻基想要表达的意思了。

他们的内心里虽然有些担心,但是更多的是兴奋,因为一个重视工部工作的继承人,会让他们获得直接的重视。

与这个相,儒家学术的地位,并不是那么重要了。

何况,太孙殿下并没有否定儒家啊,也很认同儒家啊,他只不过是更注重理论结合实际而已。

医学方面,朱瞻基更不太了解了,不过这十几年来,他也有意关注着医学发展的道路,知道一些应用技术的发展。

第九十三章 格物 (第2/3页)

他的身份,他们必须要正视这些问题。

现在,他们干脆不插言了,想听听朱瞻基到底最后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至于地学和天学,在某种程度可以划分在一起,但是又有根本区别。相同之处是这两门学问都是教会我们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但是天学更多偏重在理论和未来,地学偏重于应用和现在。通过天,我们知道了春夏秋冬,春播夏种,秋收冬藏,通过地学,我们能将世间万物都为人所用。金银铜铁锡,这些都是这个世界赐予人类的礼物,甚至连随处可见的泥土,也能烧成砖,建造高大的房子。

可是我们现在应用的这一套,依旧是一千多年前的技术,为什么这些技术从发明到现在,特别是最近一千年来,再也没有提高呢?”

阅读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