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订阅)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朱瞻基得到这个消息也傻眼了,这个时候才想起来,钨的熔点几乎是所有金属里面最高的,所以才被拿来做灯芯,现在根本没有手段来对付这东西。

这个时候他又想起了锰钢。

人类对锰的利用,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软锰矿在那个时代被人们当作颜料用于洞穴的壁画。

这个东西非常常见,连铁矿里面的含量都很高。而且像马家的琉璃窑,需要用到锰来给烧融的琉璃溶液去色或者增色。

锰和钢融合的脾气十分古怪而有趣,如果在钢加入百分之三的锰,那么所制得的低锰钢简直脆得象玻璃一样,一敲碎。

所以最早的铁矿,为了去除铁水里面的锰用尽了办法。

然而,如果加入百分之十三以的锰,制成高锰钢,那么变得既坚硬又富有韧性。

如今的铁匠们使用的锤子和垫铁的砧子,基本都是高锰钢,只是这个时代人们还不认识锰,所以并不知道这种矿物质到底是什么。

在钨钢暂时不能利用的时候,也只能用锰钢来制造锻锤和模具了。

经过清凉门的时候,这里在这几个月间是整个应天府变化最大的地方之一。

这个银币朱瞻基是想采用后世袁大头的设计模式,因为这种浮图锻压,是现在能够做到的,却又很难防制出来。

至于钢模,如今的工匠们已经掌握了蜡蚀法,依靠手工打磨,能得到非常精细的模具,只是不能量产而已。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又不得不提材料工艺了。因为一般的钢铁,在大力冲压下,几百次以后也开始变形了。所以想要让一个模具经久耐用,还需要研究更坚硬的钢模。

新年过后,工部派出了一直勘测队伍前往南安府寻找当地发现的一种坚硬矿石。但是,矿石虽然找到了,却无法提炼,因为现在的矿炉,根本烧不化这些矿石。

甚至,工匠们用硝酸都不能融化这些矿石,根本是无可奈何。

夹江工业区的建立,让夹江一片区域立即变成了应天府最热闹的区域,粮铺在那里加工小麦和水稻,金铺银铺在那里加工玉石,现在,内库也在那里圈了一大块土地,准备依托长江的水力,建设一座全国最大的织布厂。

由于那里的土地都被朝廷垄断,不允许私人购买和转让,所以依托夹江工业区生存的商人们,基本都聚集在石头城一带洽谈生意。

骑在马的朱瞻基还在想着这个水里锻压机该如何改进,突然听见了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一二零章 偶遇(求订阅) (第2/3页)

重的锻锤来冲压出银币,或者板甲,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要从头开始研究。

水力的主要作用是平稳,而不是猛烈,如何将平稳的水力化作剧烈的冲击。

从传动部分的动力输出,到冲压时候带动锻锤。在没有链条的年代,想要达到冲压银币的强度,这个过程间,需要解决的问题远不是一点两点。

另外,冷锻和热锻,模具的开发,锯齿周边的发明,甚至包括银币图案的确定,都需要朱瞻基,还有朱棣亲自拿主意。

阅读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