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一九三章 颁旨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太孙瞻基于去冬率十万大军,肃清盘踞在对马岛及济州岛倭寇,擒获万余人。除数千原南朝余孽,近半竟都是东瀛各大名子弟。”

这个时候,他从龙椅站了起来,起身走了两步,来到了三层御驾台的前端,双手扶着栏杆,俯身说道:“朕派金尚书前往东瀛问责,足利义持竟敢封锁海域,拒我使。还不让其他大名与我特使接触,我草他娘咧,竟不给老子留一点脸面,那打他狗娘养的!”

即使朱瞻基已经熟知了这个爷爷的性格,在大朝会遇到这样的骂娘,仍然差点没忍住笑起来。

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棣,包括现在的自己,不能说是个大老粗吧,也只能算是粗通墨。

他自己还稍微好一点,喜欢在制定的规则内行事,这也是他后世带来的性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是朱元璋和朱棣全是老天爷最大他老二的人,喜怒由心,一点规矩也不守。

连颁发圣旨,有时候也跟儿戏一样。

洪武二十八年,倭寇进犯辽东。朱元璋下了一道圣旨,直接写道:“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白话圣旨源于元朝,那个时候为了让老百姓听懂圣旨,基本都是用白话。

但是朱元璋这样直接用家伙这样词的圣旨,不要说在元朝时期少见,连后世也没有,可谓是空前绝后。

当然,大军出征也在这个行列。

方宾汇一口气报完了兵部的事件,又转身面向朱棣,在大堂静立而定。

朱棣在面一边看着奏折,一边听着方宾的汇报,在方宾汇报结束之前,已经看完了奏折。

这个时候,他才开口说道:“自我大明立国,首次派杨载出使,遭东瀛南朝怀良王囚禁,并斩杀我五名使节。太祖念其懵懂,宽宥其行,但其不念旧恩,在洪武末年多次扰我边境。”

“自足利义满时期,在他的强力约束下,倭寇现象才得以遏制。但是足利义满之后,其子足利义持对我大明虎视眈眈,屡次试探我大明,并与去岁派出大批人马,掠夺了朝鲜语琉球等国,对我大明属国造成重大损伤。”

到了朱棣这里,他的圣旨也大多半半白。如前两年给户部的圣旨里面这样写:“那军家每年街市开张铺面,做买卖,官府要些物件,他怎么不肯买办?你部里行书,着应天府知道:今后若有买办,但是开铺面之家,不分军民人家一体着他买办。敢有违了的,拿来不饶。钦此。”

为了修建武当山道宫,他的圣旨是一片大白话,最后还写道:“恁官员官民人等,好生遵守着我的言语,勤谨用工,不许怠惰。早完成了,回家休息。钦此!”

不仅仅对国内用白话,给朝鲜的圣旨,朱元璋和朱棣他们也经常是大白话。

洪武十九年,朱元璋给朝鲜的圣旨直接说:“你那高丽的事,也有些不停当。不知你那里古典如何,我这国古典里看起来,件件都是他自取的。……你后头只管来缠,我便道,既要听我的约束,似俺原地面,各有岁贡,因此教每年进一千马,金银布匹。却便不如约了。国岂少这些?……”

“……我明日差人往辽阳为马价的事去也。我的言语你记著,说到者。……你回去叠叠的说与他,交至诚保守那一方之地,休要侮我,这国有甚话说若不至诚,不爱百姓,生边衅,

第一九三章 颁旨 (第2/3页)

面向百官,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说道:“癸巳月半月,兵部奏事三百一十六起,传达制书七份,诏书三百零九。兵部下戮力一心,为太孙殿下出征东瀛调兵三万五千余人,千总以将领六十五人……”

大朝会,一般不会讨论具体事件,更多是阐述半个月以来各部门的工作汇总情况。

至于电视面演的那些皇帝在朝会审案子,这好后世全国人大会议,处理一件民事案件,纯粹是扯淡。

只有关系到社稷民生的案件或者事件,才会拿到大朝会来讨论一番,如反叛,如救灾。

阅读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