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十三章 渤泥国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虽然现在开发较困难,但是在未来,这里还是值得期待的。

朱瞻基沉吟了一会儿,跟张谦说道:“渤泥国小势微,四周强国环绕。这里孤暂时不做安排,不过,此行到了渤泥,你们二人帮孤看看,这个这个沙里夫阿里是否值得扶持,他与黄元孙之间,有否可利用的地方。”

两人抱拳应是。朱瞻基又说道:“今晚我要款待黄元丽一行,你们二人也一同作陪。先下去稍事休息吧。”

他们二人退下,朱瞻基又叫来了孙林。

孙林的咨情司建立不久,对大明国内的布才刚刚结束,对大明境外,现在也只有东瀛和朝鲜才展开。

一阵重重的脚步声传来,不用回头,黄元丽知道是特曼贡亲王走了过来。在这艘船,只有他能够肆无忌惮地大步行进。

他挥了挥手,几个护卫和侍女行了礼后,退开了几步。

“王后,已经都问清楚了,太孙殿下在苏禄并未与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谦等人到基那巴卢山下刻石立碑,还专门到满者伯夷传达了永乐皇帝的诏命:不得再向渤泥国要求进贡。

张谦、周行一行镇守渤泥一年之后归国。回到渤泥的遐旺黄克孙仍继承了黄森屏在渤泥的固有地位和影响,一直控制住渤泥的政局,当地华人仍称他为“总兵”。

张谦和周航他们曾经在渤泥国驻扎一年,对渤泥国的局势非常了解,在他们的解说下,朱瞻基对渤泥国的固有印象才得到了改变。

因为受到后世先入为主的印象影响,他心里的渤泥国一直是个弹丸小国,并且跟华人关系虽然密切,却不属于华人。

但是这个时候的渤泥国是包括是后世东马的大部分区域,属于东马的的地域,一直是华人的地盘。

他们如今手里的他国情报,也都是从通政司和锦衣卫,以及內监搜集过来的。

所以在抵达渤泥国之前,也需要安排好驻守渤泥国的间谍人选。这边的情报,不可能一下子铺开,只能先安排一两个人,然后由他们来发展下线。

而间谍的最佳人选,当然是负责贸易的太监最合适。因为负责贸易的太监,手里面有资金,不需要时刻发愁经费,而贸易代表,在他国发展间谍络,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怀疑。

金阔与孙林商议了一番,安排了一个叫廉惜恩的长随太监。此人原本曾担任过采买一职,让他负责在渤泥国负责木料,珍珠采买,同时组建咨情司的情报络,也算是人尽其才。

火红的夕阳在西边的海平面撒下了耀眼的光芒,海风轻拂起了黄元丽灰白色的头发,在夕阳下也闪耀出一片金黄。

旁人不知道,朱瞻基可是很清楚,在黄元丽的地盘,有一处世界级的大油田。这里出产的轻质油,甚至可以直接加到油箱里面。

虽然现在距离内燃机时代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既然要制定长远的计划,这些必须要考虑进去。

婆罗洲这个地方的土地较贫瘠,一年有半年都有暴雨,土地里面的有机物都被冲刷走了。

而且岛的环境恶劣,不是高山密林是沼泽地,人们只能在岛的四周生存。岛央有无数的毒虫,毒蛇,还有十米长的大蟒蛇。

但是这里又是一处宝地,北部有石油,南部有煤矿,西部又有无数的金矿,岛的森林里面有无数贵重木材。

而渤泥国的一个王爷是华人,另一个王爷的王妃是华人。

黄元丽嫁给了艾哈迈德,她们只有一个女儿黄桂姑。

黄桂姑性格豪爽,看了一个从麦加来的阿拉伯人,这个阿拉伯人的名字叫沙里夫阿里。

而这个沙里夫阿里也的确是个能力出众之人,如今已经成为渤泥国的后起之秀,也是第三任苏丹的不二继承人。

“这位遐旺,黄元孙的能力如何?”朱瞻基对黄元孙并没有太深的印象,黄元孙到应天府的时候,他那个时候还不到十二岁,天天在深宫里,并没有见过此人。

但年事已高的黄森屏已无精力经受沿路的舟车劳顿,也无法承受回到家乡之后的巨大喜悦,这年的十月在抵达应天府后,十二月因旅途颠簸劳累过度瘁然而逝,享年六十七岁。

去世之前他向朱棣提出三个要求:一是“境土悉属职方”的,将渤泥和山打根附近的土地,归入华版图。

二是“乞封国之后山为一方镇”,请加封东南亚的最高山(今名基那巴卢山,意为国寡妇山)为渤泥国的镇山,并赐以美名,永镇南洋大地。

三是“托体魄于华”,允许自己安葬于国。

永乐七年,渤泥新王遐旺,也是黄元孙在太监张谦、行人周航等人的护送下回国。

张谦沉吟了一下说道:“这些年来,内臣也常打听渤泥的消息,黄元孙虽然不其父,但也是守成之人,如今的渤泥国在他的带领下日趋兴旺。”

“那他麾下如今有多少人口,多少将士?”

“两王麾下人口不足十万,将士不足五千,还都是民壮……脱产将士不足五百。”

朱瞻基摇了摇头,这样的力量还是太小了,指望不。

不过渤泥国本来是在夹缝生存,东部,北部是苏禄国,西部,南部有满者伯夷,麻喇迦,还有大明如今的旧港宣慰司,他们根本没有发展的余地。

第十三章 渤泥国 (第2/3页)

谟沙的哥哥特曼贡亲王监国摄政,所以莱史一般不把哈桑当成第二世苏丹。

永乐五年,哈桑因病去世,有两年大空位期。在这两年期间,发生了一系列政治斗争,最后倾向于黄森屏的艾哈迈德压倒特曼贡亲王继位,成为渤泥史的第二世苏丹,黄森屏在渤泥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在南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黄森屏一直未忘记祖国,对明朝的认同感也不断增强。永乐六年,黄森屏留下自己的妹妹黄元丽镇守渤泥,自己以渤泥麻那惹加那的名义亲率150多名亲威、部下回到国朝见进贡。

朱棣非常高兴,特意下旨令使团进京沿途的每个府县都要设宴招待,让他们得以亲见家乡的变化。

阅读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