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二十三章 发明带来的欣喜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不过朱瞻基并没有太麻烦众人,让李亮带了孙娴去跟一帮西洋的文人进行接触,了解一下西洋文字的规律。

如今的下马桥农庄最大的单位已经不是羽林卫学了,而是如今在整个大明都声名远扬的大明皇家医院。

这个原本是太医院的医师们抽调出来的太医们,在医学研究院进行研究下的产物,却在朱瞻基的引导下,变成了大明第一家综合性医院。

太医院的太医们自认为不同科室的主任医生,他们的徒弟变成主治医师。

而医院的护士虽然以男士为主,但是因为当初朱瞻基认为女人更细心,所以也招了一批女护士,不过她们主要是担任洗衣打扫这样的工作。

不论什么研究,都是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的,研究院需要的是理性的投入,而不是省钱,省钱是完全不能开发出新的技术和应用的。

当然,并不是说这三年来这些就是在吃白饭,其中有几个研究院,发展的都很不错。

在各大研究院的工作汇报中,朱瞻基欣喜地接受了一些新技术的冲击。

比如格物研究院,这家研究院是以马迪这个朱瞻基的“学生”为主,他们主要是在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目前已经通过对滑翔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诚开始了工作汇报,他用了大约半个小时,才把下马桥农庄这三年来的大致发展情况,介绍完毕。

不管什么时候,医院都是暴利,特别是如今大明只有这一家皇家综合医院,整个大明的勋贵,包括富人阶层,有了大病,就会想到这里来。

甚至还有不少勋贵因为年老体迈,干脆以医院为家。他们这些人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收入,靠这一家医院,竟然就维持了整个下马桥农庄的收支平衡。

看到陈诚颇有些自得地宣告这几年金阔每年的拨款,他们都省了下来,朱瞻基有一些哭笑不得的感觉。

他创办十家研究院可不是为了收支平衡啊……

朱祁镇见母亲不在阻拦,立即开心了起来。“骑马,我要骑马……”

出了朝阳门,不远就是下马桥农庄,到了庄子的路口,陈诚率领一帮研究院的人才们,已经等候在了庄子的路口。

除了他们,还有一大批各国的学者,专家们也被全部叫了过来。

他们在春节前就抵达了应天府,这块一个月了,也已经熟悉了这里的风土人情。

但是他们的工作都哈没有安排下来,就连陈诚,也只是按照他们的专业先给他们分成了不同的团体,不知道该给他们安排什么事。

这不是朱瞻基不想大量使用女人,而主要是女人们大多没有接受过教育,连字都不认识,所以也根本无法承担医疗工作。

打发了众人散去,只留下了下马桥的管理团队和各个研究院的负责人,然后众人一起来到了皇家医院的大会议室。

这个不伦不类的大会议室是朱棣在永乐十五年一次来医院治疗的时候,医院临时加建的。

当时朱棣因为给肚子打虫,需要连续治疗半个月,就在医院里建了一个大会议室,方便他处理朝政。

在会议室里安坐下来,此事天已经暗了下来,内饰们点燃了墙边的蜡烛。

朱瞻基的羽林卫学原本是陈礼掌管,在陈礼升任羽林卫指挥使以后,一直是张凤山在主持大局。

张凤山军伍出身,一身本领倒是不错,但是担任羽林卫学的山长还不够资格,所以现在山长一直是朱瞻基兼任。

但是除了各种训练,羽林卫学的事务基本都是陈诚在掌管。要不然,凭借张凤山原本的的把总职位,根本不能抗衡京城的各大勋贵带来的压力。

作为羽林卫学实际上的掌控者,陈诚的名气远远要比他的工部郎中的名气大。

众人没有想到,朱瞻基这次过来,竟然把朱祁镇和孙娴也带来了。这给他们的接待工作带来了一丝混乱,因为没有女眷来接待她。

朱瞻基招收他们这些人,主要的目的当然是在应天府建设一座更贴近应用的新式大学。

传统的儒家教学重理论,重思想,轻应用。

想要指望他们迎合自己,需要耗费无数的精力。

还不如找一帮跟他们关系不深的欧洲学者,重新建立一摊。

当然,朱瞻基不会完全抛弃儒家。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伦常思想,礼、乐、仁、义、忠、恕思想,是维持大明大一统势力的重要思想武器。

要是往常,孙娴一定会管教一番,但是这会儿她看着字母表已经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朱瞻基帮朱祁镇戴上了虎头帽,笑着说道:“爹爹带你骑马……李亮,将那匹温顺的伊比利亚马牵来……”

孙娴这才发觉父子俩要弃她而去,她嗔怪地看了朱祁镇一眼,小家伙就立即向朱瞻基求救,回身抱住了他的脖子,不敢去看孙娴的眼神。

“没事,我把他放在怀里,不会摔着他。”

“殿下小心……”

陈诚如今是工部正五品郎中,这个职位在大明如今的官场序列中算不上高。

但是,他又是朱瞻基名副其实的大管家,这就让他有了一种超然的地位。

就像杨士奇,他也不过是五品的左春坊大学士,但是因为身为朱高炽的詹士府大管家,哪怕是六部堂官,见了他也不敢随便拿大。

而且陈诚在前几年出使帖木儿国回来之后,在朱瞻基的支持下,就出版了《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两本介绍西域,印度各国情况的书籍。

这让他在如今的大明朝廷,也成为了一个声名远扬的文人。

第二十三章 发明带来的欣喜 (第2/3页)

责几十个字,这常用的几千个字就能全部注音完毕。到时候再把解师他们加进来帮你们完善,这样也抢不走你们的功劳。”

孙娴坐正了身体,又盈盈拜倒:“殿下,你对妾身真是太好了。”

孙娴认真地看起了朱瞻基编写的字母表,朱瞻基抱着朱祁镇,不时逗弄着他。

他快五岁了,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趴在马车的窗口,看着骑马的护卫,羡慕不已,指着马说道:“爹爹,骑马。”

阅读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