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三十四章 理清脉络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朱瞻基想了想说道:“先地关押,案件审完以后,主犯处斩。每家家属发放五百两银子,全部流放北海牧羊。”

这样不安分的人,朱瞻基还不放心把他们流放海外,以后的犯人,主要往北方送了。

每家给他们留下一些财产,准备过冬的财货,能不能撑下去,靠他们自己了。

反正北方地广人稀,需要人来补充,而且也不怕他们造反。

李亮走后,朱瞻基又跟咨情司的孙林说道:“将马琪关进內监大牢,不过不要苛待了他,每日一壶酒,一份肉菜,直到案件了结。”

朱瞻基转回身来,几步走到了案几前,拿起了马琪口供的案卷。

这六家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宋代时候,孔家被封衍圣公府,但是品秩很低,只是名誉官职。

但是到了元朝,衍圣公变成了三品。

而到了明朝,朱元璋为了彰显汉家,将衍圣公封为一品,臣之首。

他们虽然没有进入官场,但是在官场的影响力可一点也不弱,真要有谁能让山东大半官府都能凝聚在一起,恐怕也只有他们。

虽然现在朱棣削了他们的衍圣公称号,但是他们的影响力并没有消失。而且,他们现在更有理由这样来“报复”朝廷了。

朱瞻基身子未动,头扭了回来问道:“何事?”

“这山东的粮商姓孔……会不会……”

朱瞻基身子一震,仿佛一盏明灯点燃,突然之间恍然大悟。

孔家,孔家,怎么会忘记了孔家!

在后世,孔家已经失去了特权,但是这个时代,他们可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世家啊!

这个案子很简单,但是背后隐藏的东西,却让朱瞻基都有些恐惧。

白莲教?不可能,他们本来是穷人,怎么能操纵官府?

蒙元余孽?那更不可能了,几十年下来,蒙元余孽早被清理的差不多,连他们的大本营都几乎完全倒向了大明。

难道是汉王?刘忠可是朱高煦一直以来的支持者。

既然不得要领,朱瞻基暂时也不再去想,跟孙林说道:“赵王这边我亲自来查,你负责给我调查北方这几年的粮价变化,还有山东各地官府,到底为何一直默不作声!”

马琪跪下磕头道:“谢殿下垂怜……”

看他一副庆幸的模样,朱瞻基心底暗暗冷笑,案件了结之时,利用价值完了,也到了“路”的时候了。

如今正处于“改朝换代”的关口,这宫里的太监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势力,他要让所有人归心,怎会放过这个杀鸡骇猴的机会。

马琪又被押解出去,朱瞻基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刘万,你去吩咐刘承徽备饭,然后去看看皇爷爷在哪里,吃过饭,我要找他说话。”

孙林这个时候也收拾起了桌面的口供,突然他楞了一下,叫住了正欲离开的朱瞻基。“殿下。”

朱瞻基不会在乎这些蝇头小利,在他看来,如今的大明皇室占用的资金已经太多了。

朝廷救灾没钱,朱棣经常“大方”地打开内库,拿出银子来救灾。说起来百姓都念着皇的好,但是实际,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皇室一家将大明的商业活动都垄断了,内库富的流油,国库空空如也,哪怕朱瞻基是未来的皇,偶尔也觉得看不过眼。

以后除了实物,朱瞻基不准备再把银子装在仓库里,既然两家银行都是皇家控制,不如直接放在银行里,能起的作用也更大。

李亮准备去找解缙写太孙令,走到门口,回身问道:“殿下,人抓了以后呢?”

孙林应下之后,朱瞻基转向马琪说道:“这件事让孤很难做,你若是不关进大牢,孤如何好去处置那些跟你交易的商人。所以,暂时要委屈你了。”

马琪跪下说道:“奴婢心甘情愿受罚……”

他又转向李亮说道:“将跟马琪交易的六大粮商,所有参与交易的人员,都给我查出来,宁波的粮商让朱真动手,查封六大粮商的所有粮铺。

另外,山东的粮商让易信动手。河北的粮商让永康侯徐安抓捕。河南的粮商是哪里人士?”

永康侯徐安是靖难名将徐忠的儿子,其父风而死,他袭爵永康侯,目前任河北都指挥使。

按照马琪的说法,他除了给赵王分了了两万两银子,山东都指挥使刘忠分了大约五千两银子,莱州水寨指挥使姚士卓分了大约三千两银子,剩下的银子都被他揣进了自己的荷包。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他没有给山东的官府分银子,又不给粮食,凭什么对方会替他隐瞒?

还有,山东如今的移民政策阳奉阴违,这背后又有什么情况?到底是谁给了他们这么大的胆子?

赵王吗?

他一个被圈养的王爷,能影响一两个官员,十几个官员,朱瞻基相信,但是想要影响半个山东,恐怕是不可能的!

马琪连忙说道:“殿下,河南粮商范成贤是开封人士。”

“既然有我海军第一舰队的水寨,让开封水寨指挥使于梦奎抓捕。吩咐下去,我要将他们全家老小,全部给我抓起来,一个都不放过。所有家产按照规矩,留下三成,其余全部缴国库充公。”

“殿下,是缴国库还是内库?”

“不给那些官一些好处,你以为他们不会叫嚷吗?”

国库是给户部,等于朝廷多了一笔可调用资金。但是要是入了内库,那是变成皇室的私产了。

第三十四章 理清脉络 (第2/3页)

个案子其实并不复杂,马琪原本担任转运使,只是小打小闹地贪。如利用內监的运输船多装一些粮食售卖,赚取差价,即便是扣留一些粮食,也不影响大局。

但是从去年赵王朱高燧插手之后,他的胆子变的大了起来,与粮商勾结,将粮食只是运到山东过一圈,然后足有一半又拉回了宁波,直接卖给粮商。

这个期间,因为船是內监的,人是內监的,卸货是当地官府组织的,海军除了一个指挥使参与其,其他环节倒没有拉下水太多的人。

关键还是这件事发生之后,山东当地官府的态度。

阅读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