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三十八章 处政与安排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刚过完年,这段时间的大明非常平静,朱棣又大肆放权给了下面的堂部,这段时间并没有多少事务。

二月初一的大朝会,将会正式让各部报预算,也户部这段时间稍微忙一点。

大明之前并不是没有预算制度,只不过,以前的数据都是作为一个参考,从来没有把预算制度放在前面。

这里面主要的问题不是实行不了,而是大臣们怕户部直接决定他们的钱包,所以坚持要自己参与进户部的银两调配。

但是现在,朱棣让实行预算制度,所有部门都必须要按照以往的开销进行统计。

朱瞻基当然不会有那种忘我精神,他始终认为,最主要的是一手捏着钱袋子,一手控制着军队,这有了当皇帝的基础。

至于朝廷的局势平衡,信息流通,包括社会发展,那都是在基础之的发展。

现在他控制了大明三分之一的军队,朱棣一走,他等于控制了全局。

两家大明的银行都在他的控制之,这又等于捏住了钱袋子。所以,他根本不怕朱棣走了之后,局势会恶化,会失控。

而这个时候,一脸满足的杨荣带着黄渊走了出来,一出来向朱棣长揖道:“恭喜陛下,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大事情,其实除了造反,在朱棣心,几乎没有什么称得大事。

如今给各部大肆放权,又重新建立了新的议事法则,大部分事情,那些大臣们都处理好了。

所以现在的皇,其实很好当。

当然,想当个好皇帝不容易了。

因为通讯和交通的落后,许多事情发生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传到京城,真要是想跟崇祯一样妄想控制全局,一天四十八个小时也不够用。

这他们以往每年要从头忙到尾,轻松了不知道多少。

到了午时,也是后世的大约十一点左右,朱棣今日的公务也处理完了。

每接见一人,随后朱棣总是要问朱瞻基一点意见,并且针对为何该如此处理,也对他进行了教导。

相后世的政府部门要事事管,处处操心,如今的朝廷治政风格还是较懒散,有点无为而治的风格。

小事情都交给了乡老会,底层宗族自己解决。

朱瞻基笑道:“孙儿查阅过长江水,得知湖北入川之段,礁石众多,阻碍船行。如今朝廷火药众多,孙儿在想,是不是能以火药炸开礁石,开拓航道。”

朱棣眼睛一亮,大喜道:“此乃好主意,待我离京,你可安排工部查探水情,若能打通入川航道,利国利民。”

朱瞻基应了下来,第二个被接见的是宁羌卫指挥使杜遂。

自从在江油发现了大量的硝石矿,原本偏安一隅的宁羌卫成了一个重要的转点。

从四川挖出来的硝石,通过马帮一直运到陕西境内。然后通过小船沿着汉水而下,一直到丹江换成大船,运抵京城。

今年大明国库充沛,所有部门的预算都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各部堂官自然没有意见。

而这些资金还都是计划内的公费,为了应对突发状况,天灾人祸,户部还有一笔计划外的资金可以灵活运用。

每个部门的资金都得到了满足,计划内资金又不受户部约束,按照预算每个月直接到账。

所以现在虽然往年更加忙碌一些,但是户部的人依旧干劲十足,忙了这段时间,今年他们会轻松多了。

只要没有突发状况,他们每个月只需要监督一下各部的资金使用情况好了。

“发放土地,嘉赏垦荒,扩大交易。”

朱棣点了点头,回头问黄淮。“黄爱卿以为如何?”

黄淮看着朱棣满意的笑容,怎会这个时候给他泼冷水。皇对这个孙子满意无,虽然此举略伤天和,杀戮过甚,但是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提起。

他笑着说道:“殿下此举谋略周全,实乃良策。”

朱瞻基点了点头,吩咐王彦。“下一个是户部侍郎报预算吧?让他进来。”

宁羌卫原本只是朝廷为了震慑山夷,如今却担任起了硝石的陆路运输重任。

那里少数民族众多,道路险阻,民生艰难。如今依靠运输硝石的马帮众多,虽然让宁羌卫赚了不少油水,但是出现的民族矛盾也多了起来。

杜遂去年因屠杀不顺大明的山夷屡受弹劾,认为他在西南杀戮过甚,不利团结。

朱棣却不是那种喜欢事事忍让,息事宁人的皇,他在去冬召了杜遂进京,不仅没有惩罚杜遂,反而嘉赏了一番,大赏宁羌卫。

如今年已经过完,杜遂要回汉驻地,也是跟朱棣辞行。

但是粮草送不进去,金银和特遣官员还是要派出去,安抚民众。

这样的接见只是常例,朱瞻基在旁边观看了一番君臣奏对,姚宽领命出京。

姚宽去后,朱棣问道:“瞻基对如今朝廷巡抚之制,可有见解?”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民政巡抚,监察巡按,军政按察,此乃督政之制,甚妥。不过入川艰难,皇爷爷也没有想过打通蜀道?”

朱棣摇了摇头笑道:“历朝历代无不想,却艰难无。”

朱棣接见了杜遂之后,又问朱瞻基。“瞻基以为,这山民到底是该剿还是该抚?”

朱瞻基心早有定论,从容应道:“孙儿以为,顺民当抚,逆贼当剿。一手拿刀,一手拿糖。”

朱棣哈哈笑道:“不愧是我的好孙儿,深知我意!要是你来做,该当如何?”

朱瞻基笑道:“除了像皇爷爷如今这样屠杀逆贼,还当诱之以利,让那些深山的山民主动投诚,归附我大明。”

“如何诱之以利?”

第三十八章 处政与安排 (第2/3页)

侍郎姚宽,此人以四川巡抚之名,前往四川督抚地方行政。

如今即将离京,特此来向朱棣辞行。

巡抚和总督,包括总兵官,都是大明的特遣官职。这些职位一般不会常设,但是级别很高,能督抚一省,甚至跨省的民政大权。

四川去冬遭遇地震,但是由于蜀道难行,朝廷救济很难进川,所以基本只是靠本地救助。

阅读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