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郑能躬身应是,又道:“昨日收到工部郎中陈诚派人送来的信件,父亲军令顺利抵达嘉峪关,各军卫已经开始准备,迎接西征大军。不过最少还要三月左右,才能布置完毕。”

郑亨这次顺利而归,心情愉悦,笑着说道:“先回大帐再说,如今鞑靼部已经统一出兵,只能天气乍寒,就一路西进。”

虽然在朝廷的公文中,要求郑亨过年以后出兵,但是郑亨绝对不敢真的那个时候才出兵。

此行一去数千里,中间随便什么事耽搁一番,误了战时,那他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在他的计划里,过了秋收就要出兵,而且所有人轻车简从,一路上让各军卫提供补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条条命令被郑亨发了出来,大军就立即收拾行囊,布置防务,今日收拾妥当,歇息一晚,明日天亮就拔营回返。

待属下将士一一得令离开,营中只剩下长史周旭,郑能这才低声说道:“父亲,殿下安排阳武侯接任父亲,这接下来什么章程,还请父亲示下。”

郑亨摇了摇头说道:“你啊,还是眼界太窄。让为父驻守北明山,这是殿下对为父的嘉奖。万万不可有将北明山视为己物之想。

不管是阳武侯,还是其他人,一切都按照章程走,不可徇私。另,这几年攒下了五万两金子,拿出两万两,直接存进发展银行,另三万两存进商业银行。

三万两金子,就是三十万两银子,数年之前,为父何曾想过能给你们留下这么大一份基业,该满足了。”

这几年来,他一直大力压制鞑靼本部,扶持其他部落。

阿鲁台不过是蒙元化的突厥人,他与蒙元本部的大小部落并不和谐,抓住这点在各部进行宣传,让阿鲁台不敢随便造反,这才是郑亨这几年能保持草原稳定的基础。

当眼前出现了一片宽阔的湖泊,还有湖泊边那如林的军旗,郑亨才长舒了一口气,一直板着的脸也变的轻松了起来。

这次为了说服阿鲁台出兵,他已经耗费了大半个月。

阿鲁台虽然允许他带兵进入黑山头,却只让他携带三千人。为了不让阿鲁台恐慌,他遵从了对方的意愿。

这样可以省下了出兵的耗费,不用携带太多补给。但是对沿途的军卫来说,要提供十几万人的补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能够用三个月的时间将各地需要的补给送过去,就已经是快的了。

回到大帐歇息了一刻,灌了半壶茶,郑亨这才歇息了过来,揉着大腿说道:“不服老都不行了,这才骑行了半日,双腿就沉重如斯。”

周旭笑道:“大帅正值华年,岂可言老,在下还想跟着大帅身后,也能驻守一方,此生方可无憾。”

闲叙了几句,郑亨坐直了身体,其他将领也立即站定。

“阳武侯薛禄……”郑亨皱了皱眉头,忍不住说道:“此人愚鲁无智,殿下怎会安排此人前来北明山?”

长史周旭摇头笑道:“大帅此言差矣。这薛禄能从一籍兵,晋升到阳武侯,岂是寻常人物能做到的?这些年来,除了在纪纲面前吃过一次亏,还有谁在他面前占过上风?此人看似愚鲁,实乃大奸似忠啊!”

郑亨早些年靖难之役时与薛禄打过交道,此后近二十年,两人天各一方,从来没有接触过。

听到长史提醒,他又皱着眉头沉吟了一番,才说道:“仔细想来,却是如此。我只是闻听他与纪纲争一美貌女道士,被纪纲用铁瓜砸破了脑袋,差点一命呜呼,以为此人是莽撞之辈。

但是能从一个小兵,晋升到如今的侯爷,又受到殿下重视,显然不是泛泛之辈。能儿,派人收集薛禄情报,在他抵达之前,我要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但是,他也不能不防,这近两万骑兵驻守阔滦海子(呼伦湖),就是对阿鲁台的威慑。

这支骑兵全部都是火枪手,虽然只有两万人,但是即便是面对鞑靼本部的五万骑兵,也能占据绝对优势。

虽然知道阿鲁台不敢动武,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命,携带三千人就闯入他们的本部,这也算得上是冒险了。

但是一切还算顺利,在近半个月的扯皮与威慑,外加利诱的紧逼下。阿鲁台终于点头,愿意派出一万骑兵,一万仆从兵,随着大明大军一同西征。

虽然只是两万人,但是对人口本就不足的鞑靼人来说,这已经是阿鲁台一半的兵力。

而后鞑靼部阿鲁台趁机西进,擒获马哈木,并且将马哈木送给了大明。

马哈木在应天府被斩首示众,瓦剌势力大损,一部分部落西逃,另一部分归附大明。

阿鲁台想要趁机捡便宜,但是大明在漠北建立的北明山据点,却让他的计划落空。

这几年来,大明兵力越发强盛,特别是在火枪被全部列装之后,鞑靼人现在根本没有了造反的念头。

郑亨却很清楚,阿鲁台非良善之辈,此人就是草原的恶狼,他现在臣服大明,不过是因为势不如人,要是给他机会,他会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

能够让他派出如此多的人马,郑亨也已经心满意足了。

他顺利归来的消息一早就通过滑翔翼讯号兵传了回来,大帐这边也是早已做好了准备。

待到郑亨率领骑兵回到大帐外的战壕前,他的儿子郑能已经率领其他部将等候在路边。

郑亨虽然性格中正平和,却领兵甚严,在军营中,郑能也不敢以父亲相称,而是唤以大帅。

“大帅,如你今日不回,孩儿也要派人去寻你。今日收到殿下来信,阳武侯薛禄将会接替大帅之位,如今薛禄携带六千新训幼军,预计下月抵达北明山。”

第九十一章 各有所 (第2/3页)

分裂,本雅失里率部西走,阿鲁台则率部东奔。明军首战本雅失里,蒙古军大败,本雅失里仅以7骑脱走,西入瓦剌。

朱棣复率兵向东,大败阿鲁台部于兴安岭,占领黑山头。同年冬,阿鲁台被迫遣使贡马,与明朝修好。永乐十一年,朝廷封阿鲁台为和宁王。

第二次东征,也就是永乐十二年,这是太孙殿下首次在战场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是大明火器的第一次大规模应用。

这一战,打的瓦剌部死伤无数,仓皇而逃。

阅读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