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一二八章 病危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这还是朝廷水泥厂,修路的工钱,要是那些技术工,像是到工厂里面上班的,一个月三两银子的工人多的是。

苏杭的一些缫丝工人,他们每个月甚至能拿到六七两的工钱,一个人的收入,比知府还高。

当然,在隐性福利,社会地位上,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了。

至于通货膨胀,现在根本不用担心这个,因为货币远远跟不上民众的需求。

现在可不是印纸币的时候,根本不用担心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飞涨。

她虽然是长辈,但是朱瞻基现在可是监国太孙,身份地位比自己的亲爹还高。

李氏在他面前,自然不敢摆出长辈的架子。

朱瞻基对妹妹们总是温和一些,这些弟弟平日都怕他,被他这样一说,连几个妹妹也赶紧擦去了眼泪。

张氏牵着嘉兴的手,问道:“你父王可还好?”

她的语气平静,显然不管是什么结果,她都能接受。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不太好……母妃带他们进去看看,看一眼就出来,别惊扰了他。”

等张氏带着十几个孩子进了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串长长的车队进了别院,除了张氏,其他几个妃子,包括朱瞻基的十几个弟弟妹妹都来了。

朱瞻基得到消息快马赶来,她们得到消息,要收拾东西,又是乘坐马车,自然来的慢一些。

今年才十二岁的七弟朱瞻墺,性格敦厚,甚至说得上有些懦弱,一下马车,就哭哭啼啼起来。

朱瞻基拜见了张氏,扭头说道:“哭什么哭,快把金豆子给我收起来。”

他的母亲李氏连忙亲自上前,擦去了他的泪水。“你父王没事呢,不哭。”一边说他,一边向朱瞻基讨好地一笑。

“差不多等一个月吧,这次舰队要多带一些货物出发,那边的人可不少,是个倾销的大市场。”

杨士奇他们早就习惯了朱瞻基口中的一些新名词,许多词语不了解其意的时候,觉得粗俗,但是了解其意后,会觉得非常恰当。

光从这一点,也能看出殿下大才。

幸亏朱瞻基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要是知道,怕不是大牙都要笑掉。

这个时候,门外值守的府军前卫一个千总与两个内侍站到了门口,高声禀报道:“殿下,太子妃娘娘到了。”

如今钢铁价格虽然因为大规模的生产,降下来了大半,但是依旧跟铜的价格差不多。

一两白银可以换两斤多铜,也不过换四斤铁。

而做一个车轮,随便就要十几斤,甚至几十斤铁,如果用不到三天,那是谁都用不起的。

现在普通百姓一年才赚十几两银子,两个车轮一下子就没了,谁用得起?

所以,铁制的车轮根本不现实,只有有了橡胶,才能造出耐用的车轮。

杨士奇对探索东洲虽然好奇,但是更多地想要知道杨道的消息。

杨道出海已经一整年了,二月初,解祯芳就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先怕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当爹了啊!

朱瞻基也终于提到了杨道。“杨道他们驾驶蒸汽帆船,已经脱离了大本营,沿着东洲的东海岸探索东洲,这个时候,他们应该已经快回到阿兹特克,跟易信汇合。”

杨士奇根本不知道易信在哪里,也不知道阿兹特克在哪里,对东洲,他只是粗略看过一回地图,具体的疆域却不知道。

他俯首问道:“殿下,第二批前往东洲的舰队什么时候出发?”

因为到处都在修路,到处都在造车,修车,发展工业,商业,实际上,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比前几年好的多了。

因为现在都是粗放式种植,农民实际上只需要忙半年,剩下的时间,以前除了每年服一个月到两个月的劳役,就无事可做了。

现在,服役一个月,剩下的五个月,每个月最少有二两银子,或者减免税赋,实际上,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不少。

因为粮价就是提高两三成,除了自己吃的,交税粮,剩下卖的粮食,每年也就多赚二三两银子。

可是朝廷安排做工,做满五个月,就有十两银子的收入。

除了这些农作物,舰队还带回来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而这,仅仅是舰队跟一些小部落交易换来的。

印加帝国,阿兹特克帝国,那才是交易的大头。

大明是所有金属都缺,虽然朱瞻基已经额外赚回了几千万两白银的财货,但是这些对整个大明来说,依旧不够流通。

当然,全世界的黄金和白银都运到大明来,也不可能够流通,因为黄金的数量是有限的。

不过最起码,朝廷有了这些金银,就能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让百姓得到福利。

木制车轮对运输的制约是在太大了,后世的一辆结实的板车,只是用人拉,就能拉两千斤。用牛马来拉的时候,装几千斤也没有我问题。

可是如今的木制车轮,装一千斤已经是极限了。即便如此,车轮的损坏率还高的惊人。

如今大明的驿站,几乎都变成了修车铺,那些驿卒,基本上都成了修车匠。

也有人试过铁制的车轮,铁质车轮一开始使用挺好,除了伤路,费力一点,能载很多货。

可是使用不过三天,车轮经过碾压,就开始变形,只要有一处变形,这个车轮就会以极快的速度崩溃,变成废铁。

而南洋运回来的粮食,也足以让朱瞻基现在不用在农业方面操太多心。

农业问题是老大难,这个可不是工业,知道思路就能发展。

土壤改良,种子改良,那是需要几代人,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来改进的。

没有杂交稻,不能提高粮食产量,就只能先从规模上来满足需要。

至于粮价太低,损害到农民的实际利益,可以用服劳役来增加收入。

第一二八章 病危 (第2/3页)

回来。我已经让人在我的皇庄里面栽培。”

提到这些,朱瞻基就显得神采飞扬了起来,有了这些,他就不会再担心大明遇到天灾,百姓就会饿肚子。而等到明年,第一批橡胶就能运回来。

只要在吕宋,海南,婆罗洲那边种植橡胶,过个几年,就到了收获的季节。

有了橡胶,大明目前的车轮都能套上轮胎,今后的运输能力,将会有巨大的提升。

阅读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