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一三三章 归来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当然,这么多人不可能全部都是分配给东山州的官员,而是补充整个吕宋的官员。

他们首先抵达了吕宋的北明街,拜见了布政使许柴佬。

对朝廷一下子派了超过一千人抵达吕宋,许柴佬喜出望外。

吕宋从府升级为布政司,各级官员都缺乏的厉害,不要说一千人,就是再来一千人也有位置安排。

这里面,年仅二十五,却被授予知州一职的解祯期当然最受许柴佬的重视。

城市的建设他除了监工,全部交给了工部的官员们操心,他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教化民众,兴修道路上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且,如今大明的城池已经取消了城墙,少了这个最大的耗费,光是建造各个衙门,经费绰绰有余。

三十万两白银的经费,吸引了不少大明境内的工匠和商户前来,他们不仅带来了各种技术,也活跃了当地的经济。

半年多的时间,这里的城市建设就已经初具规模。

而且,解祯期很清楚自己不会在吕宋干的太久,他没有将衙门建的富丽堂皇,而是从不多的经费里面拿出了五六万两,在河边修建了一座大型码头,还有多个市场和仓库。

对他来说,做出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这个州,现在连州府都还没有确定好。

解祯期耗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把整个州都走了一遍,最终也选择了后世的卡加延州府土格加劳的位置,建设州城。

这里位于卡加延河的一处河湾,差不多位于整个河谷的中央地带,下游能容纳大船出海,上游与山间的土著联络也方便。

朝廷停收碧瑶金矿一年的产出,如今碧瑶金矿有四个矿坑,每年能产出十五万两黄金,除了给矿工的俸禄,给吕宋留下三成,每年能净落十万两黄金以上。

十万两黄金,就是一百万两白银,用来建造三座州府的城池,虽然不算宽裕,但是也绝对不少。

虽然他是内侍,与杨道这个武将却不能交往过多,但是他也已经决定,回到了京城,一定要向太孙殿下举荐这个年轻人。

既然他想开挖运河,不如以后就将他派到这里来。

东洲别的不多,人口还是挺多的。

根据户部官员的调查,整个东洲,人口不下于三千万人。虽然比不上大明,挖运河需要的人手,绝对是不缺的。

除了预先就已经确定留下来的一千两百士兵和一百多位老农,整个舰队损失了将近两千人,剩下的两万六千余人,全部又聚集在了一起。

他不仅满足了解祯期的各种要求,对解祯期带来的一些官员,也都授予重任。

而且,为了表示对这位状元的敬意,他还安排了自己两个刚考过童生的孙子,拜解祯期为师。

对许柴佬来说,解祯期这样的大才子,是最值得敬重的。

因为有一个这样的上司,解祯期在吕宋为官,可谓是一帆风顺。

但是,在一个初建的州当主官,从一开始,他就遇到了无数的困难。

不得已,舰队只能降下一部分船帆,让船速降下来。

就在舰队沿着北纬十度左右,一路向西,快速行进的时候,在吕宋岛的东山州,一支舰队也抵达了这里,并且开始在岛屿最北方的卡加延河口,修建水泥码头。

他们的到来受到了知州解祯期的热情欢迎,第一时间,解祯期就拿着最近半年的报纸,仔细阅读了起来。

解祯期是去年六月,在朱高炽的七七过了之后,得到了朱瞻基的授官,登上了前往吕宋的货船。

他的这次出行,不仅携带了一个超过三百人的官员队伍,还有一个超过七百人的各种工匠,农学家组成了代表团。

四月二十六日,这是钦天监选出的黄道吉日。为了避开八月后可能会出现的台风,舰队没有等到五月一日出发,比原计划提前了几日起航。

舰队出港就用了整整一天,到了五月初一,所有船只都进入了大明洋,也就是太平洋的预定航线。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察觉到了这条航线的不同之处。

原本所有人都对这趟行程充满了畏惧,今后的几个月时间,他们都不会见到陆地。大明洋如此巨大,前途未卜。

但是,当他们一路向西的时候,大海的洋流推着他们前进,这里比许多近海还要平稳。

四月下旬,留守在东洲北大陆的几艘船也都载着当地的部落首领们一起来到了后世的巴拿马城,这里被候显命名为了九连城,寓意这里是东洲九连之地。

而这里也的确担当的起这个名字,在候显的心里,这里比望西城更加适合驻军,大明只需要在这里驻扎一支海军,不仅扼守南北,还能控制东西。

但是对杨道提出来的开挖一条运河,将东西大洋联通起来,候显却没有多大的兴致。

他今年也六十二岁了,没有几年好活。这次探寻东洲立下大功,回去之后,就好好享受几年清福吧。

对自责不已的杨道,他其实是很欣赏的,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年轻人,在武将里面是很难得的。

而且现在一路顺风,舰队风驰电掣,每个时辰能跑八十里以上,一日竟然能行进上千里。

这个速度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也让所有人都暂时忘却了对大海的恐惧。

除开在海洋上漂流的波利尼西亚人,他们这支舰队,也是人类第一次离开近海,大规模向海洋内部进军。

那些印第安人们一个个更是震惊不已,如此巨大的海船,能够行进就足以让他们惊骇的了,现在跑的像飞一样,让这些印第安人都认为大明人是有神明保佑。

但是,快速的航速让许多船只都不堪重负,行进了没有几日,就有货船出现了渗水现象,船帆的耗费也超过了所有人的意料。

第一三三章 归来 (第2/3页)

皇,他已经沉浸在了这种荣耀之中。

但是他必须回去,因为即使他以后想要回来这里当太上皇,首先也要回去说服朱瞻基继续派他过来。

至于中连伯府,这个时候早已经被他抛在了脑后。

那个位于朝鲜饿东瀛之间的小岛,如何比得上在比大明还要大的土地上当一个太上皇呢!

阅读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