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二十六章 社会稳定的基础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所以,大明和欧洲的情况不同,大明现在依旧稳定无比,但是陛下已经在未雨绸缪,想要寻求更好的方法,来稳定发展。

不想大明像欧洲那样,让那些无义的商人来控制社会的变化,那就只能依靠皇权。

而皇权的公正,更需要皇帝的英明,这个时候,陛下愿意拿出这个话题来讨论,也就证明了陛下并不相信皇权能一直成为天平上的砝码。

整个社会,是各个阶层,各色人等共同组成的。社会的发展,优势各个阶层之间共同努力形成的。

在皇权,官权,钱权之间,建立一个稳定而开明的架构,就是陛下的意愿。

随后,四个太监举着这十二个字的横幅,让所有人都能看清这个题目。

众人纷纷都沉吟了起来,张瀚也不例外。他很清楚,今日自己能得到这个经筵的机会,靠的就是他在这方面的特长。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朱瞻基首先就把目标对准了他。

“广博,朕看到你写的那些文稿,对其中的一些想法,倒是觉得有趣。今日当着百官,朕想听听你是如何想到要帮白人改善处境的?”

此言一出,殿内登时一片哗然。

众人目瞪口呆地看着朱瞻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话也只有他自己能说,其他人谁来说,都是死罪难逃。

可是朱瞻基似乎只是把这当做一件小事,把话题又转了回来。朕方才说了那么多,也没有将天下社会的利弊说出来,只是说了目前世界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

所以,综合朕方才所说的那些,朕也给出今日的议题:论社会长期稳定的基本基础。”

朱瞻基这句话一出,处于他侧后方的彭时立即握笔飞舞,写出了这十二个字的题目。

所以在我大明,皇权的尊严不容亵渎。

但是,皇权也好,百官权力也罢,这些权力的组成,都是由人来运转的。

没有你们这些官员,朕就是有再多的想法也无法实现。没有你们这些官员,朕再大的权力也出不了这个皇宫。

而且,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在立国之初的皇帝大多是英明的,其后却会越来越昏庸,最终导致亡国。

这里面固然有皇帝昏庸的缘故,但是在朕看来,更多的是社会整体矛盾的爆发。

而这个架构,似乎不仅能限制商人,能限制百姓,能限制官员,也能限制皇权。

虽然大部分人还没有完全消化掉朱瞻基的话,但是对朱瞻基想要表达的意思,大部分人心里已经有了一点底。

朱瞻基又说道:“朕在登基之初,就一直在不停地建立法律,修改法律。大明的法律越来越全,越来越多,但是依旧不够。

今日朕也借着这个机会,与诸位爱卿商议,朕欲重修大明律。

新的大明律将会以人为本,以国为重。除此之外,就连皇权,也不能逾越大明律!”

而百官一个个也都听的血脉卉张,因为朱瞻基的这些话,虽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要让百官献策,但是实际上,已经把核心问题指了出来。

那就是阶级!

欧罗巴的教会统治,一直实行的是愚民政策,但是现在,东西方的贸易交流,已经打破了教会的封锁,人们的意识得到了苏醒。

在人们意识苏醒的情况下,相对弱小的教会已经无法在一手遮天。

在东方,以前的历朝历代也施行的是儒家的愚民政策。但是从陛下还是太孙期间,就已经有意识地引导百姓走向开明。

皇帝统管天下,百官治理天下,上与下之间的沟通,联络,不仅仅需要英明的决策,更需要整个社会的畅通。

那么,朕要问诸位爱卿,究竟用什么来维持整个社会的畅通?是儒家的礼仪廉智信?还是道家的各司其职无为而治?

朕要的不是人亡政息,要的不是以一家逐百家,要的不是子子孙孙都贤明无比,要的是整个社会不能陷入矛盾重重的境地。

那么,朕就需要诸位爱卿同心协力,与朕一道,为我大明,为整个天下,制定一套与时俱进的政策。

这个政策要具有延续性,要具有不能动的核心,也要具有与时俱进的修正方案,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那么,面对这个新兴的阶级,我们大明应该怎么来进行控制?

如今朝廷在政策上,将有关国家安全的行业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只让那些商人从事民生方面的行业经营。

这一项是大明长久发展的基本国策,是不容任何人,任何势力触碰的底线。

不让商人以资本控制国家,那么我们大明应该以什么作为根本来形成我大明长治久安的基础呢?

这个社会,究竟以什么模式来进行长久的良性运转呢?是皇权!

朕从来不奢望天下大同,也从来不奢望人人平等,更不奢望人人廉洁。

但是朕奢望:不管你是皇族,你是官员,你是武将,你是百姓,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幸福的生活,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的作用。都能让上进之人有上进的前途,都能让弱小者得到完善的保护。”

朱见深在二层的位置上听的惭愧不已,因为他感觉,自己距离一个英明的帝王还差很远。

而坐在他下方的张瀚,这个时候早就没有了傲气,用一种崇拜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外祖父。

他以为自己想的很多,但是他现在才发觉,原来自己想的这些问题,早就被外祖父给想到了,甚至有了解决的方案。

第二十六章 社会稳定的基础 (第3/3页)

实力的增强。

如今,五十年过去了,朕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老翁。我大明从当初的年岁不到两千万税赋,到如今税赋已经超过了八万万两白银。

我大明人口只是增加了不到四倍,税赋却增加了四十倍,这一切,都是科技,工业,商业组合起来之后发挥的力量。

朕在几十年前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一点,所以从一开始大力发展商业,工业,科技,而不是因噎废食。

阅读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