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五十一章 后记1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不过,朱瞻基返回应天府之后,在真理教代表大会上只是说了一句话,就让绝大多数人改变了主意,达芬奇成为了大明真理教第四任教宗。

“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教的职位从来不是从资历,年龄上来决定,而应该从对社会的贡献上。”

这句话,也成为了真理教以后的人员选拔标准。因为其他任何职位都可能会有争论,但是如果从社会贡献度上来评选,就能有一个明显的量化标准。

大明各方面蒸蒸日上,朱厚照这个皇帝当的也算合格,朱瞻基即使回到大明以后,也隐居在了皇宫,很少再过问世事。

但是人人都没有忘记朱瞻基,只要他在一天,仿佛每个人都有了主心骨。

在整个大明,能够一句话就解决这个大矛盾的人,就只有一个朱瞻基。

目前,真理教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两个人选上面,一个是明代本土数学家王文素,一个是名冠大明的外裔真理学家达芬奇。

王文素今年刚好四十岁,论年纪在真理教属于后辈,但是其涉猎书史,诸子百家,无所不知。

尤其是他长于算法,其数学理论在物理,化学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奠基作用。

真理教之所以推出他来,也是为了狙击名气太大的达芬奇,因为换个人,根本不是达芬奇的对手。

不过,正统九十年的冬季,朱瞻基在回到大明一年以后,终于因为年岁过高,无疾而终。

他终年一百一十五岁,不仅是历朝历代活的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在任时间最长,年号时间最长的皇帝。

这还只是他的诸多贡献中的两项,就能看出他对大明的巨大贡献。

虽然他的贡献巨大,虽然他也算是皇室成员,但是真理教宗这个位置,可以说是整个大明最有权势的位置,绝大多数本土的真理教众,都不愿意让他一个外裔成为教宗。

论成就,他远远超过其他人,但是关键是他的身份有些尴尬。

他的支持者虽然比不上对方势力人多势众,但是都是行业精英,所以绝对不能轻待。

而另一方人多势众,代表了大明学术界的保守势力,更是不能得罪。

达芬奇今年五十一岁,他在十六岁那年就一举成名,其创作的《大明百年庆典图》一经面世,就震惊世人,其作品被誉为大明的《清明上河图》。

而且其油画作品偏于写实,比艺术影响力上,甚至还要比张择端更胜一筹。

这副作品很快就被朱瞻基看中,作为大明博物馆的当代镇馆之宝给收藏了起来。

其后,达芬奇又接连创作了《蓝贵妃》《我的母亲——永衡公主游园组画》《世界之皇》等作品。

不过,在达芬奇用六年的时间,从理工学院拿到六门科目的学位之后,就不再作画,而是进入了机械研究院,成为了一名研究员。

正统八十九年十一月,朱瞻基回到了离开九年多的大明,刚回来,就遇到了真理教的一场大纠纷。

第一任真理教教宗是蓝烟,第二任是马迪,第三任是马电,他们都是备受推崇,毫无异议地就任。

但是马电在今年夏季去世,为了教宗的位置,真理教各方意见不一,已经僵持四个月,新的教宗依旧没有选出来。

在知道真理教的重要性的时候,目前真理教因为教宗人选矛盾重重,朱厚照也不敢随意打压一方,任命一个新的教宗。

也有因为这个原因,他才催促朱瞻基回来,解决这个问题。

正统五十五年,永衡不顾其他人反对,将次女永清郡主嫁给了二十四岁的达芬奇,这是大明皇室成员,第一次与外裔人士成婚。

但是永清比绝大多数郡主都要幸福的多,因为达芬奇可不是一般人。

这三十年中,他的研究发明多不胜数,是目前大明拥有各项专利最多的学者,也是最富有的学者之一。

比如他研发出了新一代的重型飞机发动机,让飞机的载重量从十吨以下,直接跃升到五十吨以上。

还有新式的电子望远镜,第一次引导学者的目光越过了太阳系,向银河系进发。

第五十一章 后记1 (第3/3页)

不自觉地睡着,现在出行,也不再坚持自己步行,而坐上了轮椅。

一直到正统八十九年九月,才在朝廷一封又一封的电报催促下,启程返回大明。

已经坐上皇位十三年的朱厚照担心他的身体,生怕他在外面去世,自己名声也就坏了。

但是朱瞻基还很清楚,自己还能撑几年。

阅读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