獒唐

〖獒唐〗

第二四九章 谁能骗过谁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陛下再想想,这大河奔流万里,乃我华夏根基之所在!树木都被咱们烧了,只剩荒山黄土,再无树根固壤,又将是怎样的景象?我们的子孙后代又当如何看待我们这些前人?”

“......”

武则天这次好好的想了想,深思良久,终露一笑,“这么说来,这些炭农是功在千秋了呢!”

“是啊!”

吴宁一声长叹,其实他也没想到,当年小小的一家炭窑,会给这个世界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陛下您说,这是多大的功劳啊!”

武则天怔怔地看着穆子究,慢慢地细品他的话,良久方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

“那....陛下现在还觉得,那间炭窑收错了吗!?”

“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乌竹炭!”

“乌......”

“没错!就是八年前,陛下从吴宁那里抢来的那个乌竹炭。”

吴宁严肃起来,“谁也没想到,短短八年,房州的那家小炭窑已经把新炭传播到了大周每一个角落。”

“少烟、耐燃,又便宜等诸多优点,让它很快的取代了旧炭,也让它养活了无数个家廷,改变了荒山地貌。”

“哦。”老太太再次点头,回身嘱咐上官婉儿,“到时婉儿提醒着朕,看着整整齐齐的,想必也是一处景致呢。”

“陛下看到山上劳作的人了吗?”

“嗯,隐约可见。”

“那是炭农。”

“炭农?”老太太心说,这倒是新鲜,她听说过佃农、米农、菜农、麦农,怎么又出来一个炭农呢?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没有压制炭。人们只能伐大木烧炭。所以,满是葱翠的黄河中上流变成了黄土高原,孕育华夏璀璨文明的母亲河也成了吃人的黄龙,年年泛滥,年年汹涌。

“谁能想到,大地孕育的生命开始反哺大地,不但给了无数个家庭生的希望,也让子孙后代可以像我们一样说一句‘前人所赐’!”

武则天点头,笑的很开心。

“只是......”吴宁话锋一转,“只是陛下可知道,这些伐下来的枝叶是用来做什么炭的吗?”

“什么炭?”

吗?”

“现在好了,烧炭的自己种树,不耗前人所赐,实在是功德啊!”

“陛下,还不止如此呢。”穆子究接过话头,“正如陛下所言,前人所赐啊!”

“陛下想想,若我们把前人所赐都砍光了,那我们的子孙后代何来前人所赐?他们怎么办?”

“......”武则天若有所思,“他们...想必是恨我们的吧?”

只闻穆子究解释道:“所谓炭农,就是像眼前这般种下杨树,或者别的易生长的树种,每年伐去树头还有枝叶,收集起来,卖到各家炭窑来换取收入。”

“哦。”武则天觉得新鲜,“这也能当个营生?”

“当然能。”吴宁背着手,看着远处耕作的炭农,露出一丝满足的笑意。

“陛下不知,如今从汴州到洛阳,一直到陇西,沿黄河一线,这样开山种树,卖枝烧炭的农民,不计其数!”

“这些人原本都是流民、佃户,都是无田无产的破家之身,谁也没有想到,会从这荒山之上找到了生计。”

上官婉儿一拂,“回陛下,以前确实没树,只不过几年前开始,就有人在山上种树,还把树头都砍了,也不知要干什么。”

“哦。”

老太太了然点头,她已经太久没注意身边的这些琐碎变化了。

问向穆子究,“子究为何让朕看那里?”

穆子究道:“那是杨树,生长极快。陛下别看现在光秃秃的,等夏日再瞧,却又是枝繁叶茂了。”

“那挺好的。”武则天也笑了。

这么说来,还算是一项福祉了呢。

指着山坡道:“记得朕还年轻的时候,随先帝到洛阳行宫来,就看见远近山头光秃秃的,上面的树啊,草啊,都被砍光了。”

“那时朕就和高宗讲,这光秃秃的多难看。”

“可是先帝却说,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洛阳城民数十万,总要烧柴,总要用炭,没见长安四下也是一样光秃秃的

第二四九章 谁能骗过谁 (第2/3页)

隐隐约约可见山坡上密密麻麻立着一根根木桩,其间还有不少百姓上下往来。

“那是......树?”

确实是树。只不过,被人伐去了“树头”,没了枝丫,只剩光秃秃的一截树干,可不就和木桩一样吗?

回头看向上官婉儿,“朕记得,那是座秃山,早就没树了。”

阅读獒唐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