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1章 神童降生芷阳村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龄儿,你知道王勃吗?”

“是不是那个大诗人王勃?”

“对呀,你怎么知道王勃是大诗人?”

“今天我在五爷爷家里玩,听五爷爷说的。”

“能够背王勃的诗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爷爷笑了:“这是五爷爷教你的?”

“五爷爷说,王勃是大诗人,他最有名的诗是《滕王阁序》,那首诗有好长,我还背不下来,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中不少诗篇小昌龄都能够背得滚瓜烂熟。如《归田园居》中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爷爷喜欢带着小昌龄下地干活,每当爷爷在地里给庄稼拔草或者中耕,爷爷就让小昌龄在地边背诗,给小昌龄讲一些历史故事,其中讲得最多的就是有关灞上的故事。在小昌龄幼小的心灵里,灞上的故事就是一部厚厚的历史教科书。

一天,爷爷忽然想到了王勃,于是问小昌龄:

第1章 神童降生芷阳村 (第2/3页)

的族谱,规定的新字辈是‘儒林欣勃启,理性有根源。英才明昌瑞,御武欲争先。子孙赖天赐,礼义织前贤。丕达流芳远,显耀福长绵。恩泽垂青简,一统盛相延’。

周武则天天授元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这一天,灞上芷阳村王家大院一片喜气,原来是王家三少爷王明哲的太太生了一个白胖胖的小子,爷爷为这个孙子起名为王昌龄,字少伯。

王明哲的家庭虽然属于一般的平民,但是由于祖上生活在文化发达的太原,后来又受京都一带文化气氛的熏陶,所以王家的先祖也都属于那种民间的“书香门第”,王德兴和王明哲两代虽然以耕种为业,但是他们也颇识文墨,尤其对诗词歌赋,不但喜欢,而且有一定的功底,平日里也常常以吟诗作赋为乐,还常常喜欢糊弄一些条幅、横幅,给乡邻写写对联或者写一些应用文书。乡邻们都把他们父子称作王秀才。

在小昌龄两三岁的时候,爷爷开始教小昌龄读书写字,也教给一些诗词歌赋。由于王德兴老人特别喜欢陶渊明的诗,所以他教给孙子小昌龄许多陶渊明的诗,像《归田园居》、《答庞参军》、《咏荆轲》、《命子》、《杂诗四首》、《劝农》、《停云》等等。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