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18章 王昌龄洛阳的亲戚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小王在家也帮助你爹做些事吧?”

“说起来惭愧,自己虽然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但是自己对那些经营田产的事情却是一窍不通,因为我从小就被爷爷惯着,不让我做那些事情。爷爷常常对我说,经营田产没出息,应该读书,求取功名,像王勃爷爷那样,当大诗人。”

“现在看起来,你小王就是当诗人的料子,你爷爷还真的有眼力。”

“听说外公家在东都经营房产?”

“小王呀,你外公家祖祖辈辈都没眼光,只知道赚钱谋生计,不知道让孩子读书求功名。结果呢?家产倒是有一点,但是却没有一个有出息的子孙来光耀门第,小王你看看,要是在正房的中堂上挂著‘登科及第’四字,那才有气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的。我们太原王氏主要有晋阳王氏和祁县王氏两大房支,晋阳王氏主要有大房、二房、三房或四房、王济后裔、中山王氏等分支。祁县王氏主要有王秉支、乌丸支、文中子支、王玄起支、王忠嗣支以及河东王氏等分支。我家属于晋阳王氏长房。王勃跟我爷爷是同曾祖父的堂兄弟,年纪比我爷爷还要小十来岁,要是他现在还活着,还只有五十八岁。”

“太可惜了!太可惜了呀!”

“人生不在活多久,重要的是事业成就,你王勃爷爷虽然只活了二十七岁,但是却成为‘初唐四杰’之首,名垂青史呀。”

话题转到生计方面,二外公问:“小王,你们家也在京都经营一些生意吧?”

“说起来,当年我爷爷在灞上芷阳村买下那块地皮,从太原搬家到芷阳村,目的也是觉得那里跟西京长安很近,到时候可以进长安经营一些生意。我的祖上在太原也是经营生意的。但是后来我爷爷发现在灞上一带经营田产也很有前途,所以就把注意力转向了经营田产,还好,我爷爷居然在灞上有了一些根基,经营规模逐年扩大。经过我爹这一代的继续发展,现在已经成了灞上一带小有名气的一家。”

第18章 王昌龄洛阳的亲戚 (第2/3页)

门阙,颇富山野情趣。王昌龄想到这里,真的有些嘴馋起来,于是伸筷子夹了一块鱼肉放进自己饭碗,然后夹了一小块送进口中。王昌龄仔细品味,果然风味独特。

“来来来,吃这‘长寿鱼’,可以……”一个堂表哥刚刚准备说出口“长寿”二字,可能觉得在一个年轻人面前谈长寿是否有点不妥,于是突然停住了。

长寿鱼是具有药用价值的一道菜。其特点是红颜色呈红色,味鲜,甜咸酸三味俱全,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一年春天外出游猎,过邙山,来到黄河之滨。故地重游,顿觉神气清爽。突然一条赤色鲤鱼跃出水面,在阳光下,金光耀眼。刘秀大喜,于是命人捉回宫去,御厨别出心裁,与枸杞子同烧,由于枸杞子有强健筋骨延年益寿的功能,于是把它叫着“长寿鱼”。刘秀吃了以后,果然觉得精神倍加,疲倦消失。于是光武帝就经常食用“长寿鱼”,从此光武帝身体健康起来。后来这道“长寿鱼”传入民间,成为洛阳的一道名菜。

“我说小王,听说大诗人王勃是你的本家爷爷?”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