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30章 姜女庙的奇怪对联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四兄弟接着念了一遍,不过还是不太理解。王昌龄解释说,上联中,把第二个和第五个“朝”看成三点水的“潮”,把其他几个“朝”看着“朝气勃勃”的“朝”。

王昌龄这么一提示,薛家兄弟纷纷说:“对了,有意思了。海水早上涨潮,每天早上涨潮,涨潮以后接着潮水又退了。有意思有意思!但是下联……”

“下联只要把‘长’字读成不同的音或者用同音字就有意思了,比如把‘长’看着‘常常’的‘常’,把‘长’看着‘消长’的‘长’。”

王昌龄这么一提示,四兄弟恍然大悟,原来这幅对联就在于及其巧妙地运用了同音字。王昌龄说:“你们四兄弟再琢磨琢磨,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这一下,薛家兄弟兴趣来了: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好啦好啦,大家如果再琢磨,可能还有不同的读法,这说明我们大中华文字的变化是无穷的。博大精深呀。”

看了姜女庙,五师生又回到了榆关镇。王昌龄决定,明天过临渝关去那边看看,据说营州那边也有不少古迹,既然来到了临渝关,不过去看看,也许会留下遗憾。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五师生反反复复琢磨,但是总觉得这对联不好念,上联一连七个“朝”,下联一连七个“长”,怎么念呢?薛家兄弟不停地问王大哥,但是王大哥也不吭声,弄得四兄弟干着急。老四说:“王大哥,要我看,这幅对联是一个说话口吃的人写的,实际上就是‘海水朝落;浮云长消。’不过那个‘朝’写错了,应该是三点水的‘潮’。”薛龙薛虎和薛豹都说没那么简单,这么一个闻名于世的建筑,不可能按照口吃的念法来念这幅对联,更不会写错字了。这时候王昌龄终于开口了:“薛家兄弟,让我王大哥来念一念试试,也不一定是对的,几位兄弟参考参考。”

“王大哥快念!”

王昌龄缓缓念道: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第二天,王昌龄师生五人过了临渝关,向着营州方向进发。

营州在战国时期属燕国,秦属辽东郡。三国时称营州为辽口,东晋时叫历林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营州地区先后被汉族的公孙政权、鲜卑族的慕容政权和高句丽政权统治过。

出临渝关后,五师生遇到的第一座古城是柳城。说起来,这柳城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0章 姜女庙的奇怪对联 (第2/3页)

后的墙壁上绘有“姜坟雁阵”壁画。

最后,五师生在祠堂的前殿和后殿以及祠堂周围到处转了转,发现周围还有不少供游览观赏的景物,有望夫石、梳妆台、振衣亭、海眼、姜女苑等景点。

庙院的左侧有一座钟楼,内悬古钟一口。东面墙壁上嵌有从临渝关东门楼临摹下来的“天下第一关”门额石刻。西面墙壁上嵌有历代文人墨客所作诗文的刻石。

忽然,五师生发现殿外的廊柱上挂有一副奇怪的对联: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