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31章 咸熙寺的菩萨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尸弃佛:尸弃者,火也,又云持髻。谓无分别智最为尊上,处于心顶也。过毗婆尸佛三十劫后,而成正觉。(无分别智者,即根本智,谓为众智之本也。)

毗舍浮佛:毗舍浮者,遍一切自在。谓烦恼断尽,于一切处无不自在,而为庄严劫中千佛之最后一佛也。(烦恼者,无明也。)

拘留孙佛:拘留孙者,所应断。谓断一切烦恼,永尽无余。于贤劫中第九减劫,人寿减至六万岁时,出世成佛,为千佛首。

俱那含牟尼佛:俱那含牟尼者,金寂也,谓金则明现,寂则无碍也。《大智度论》云,又名迦那迦牟尼,华言金仙人。谓身金色故也。人寿减至四万岁时,于阎浮提出世成佛。

迦叶佛:迦叶,饮光也。谓身光显赫,能饮蔽一切光明故也。人寿减至二万岁时,出世成佛。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能仁寂默。能仁是姓,寂默是字。以寂默故,不住生死。以能仁故,不住涅盘。悲智双运,利物无穷,故立此号也。人寿减至一百岁时,出世,为贤劫中第四佛。面目相同,手势各异,释迦牟尼行列第七,国内唯一。

在每尊大佛前面还有两个并立的胁侍,东西两头各有一尊天王像。

从大殿出来,王昌龄师生五人都还沉浸在对七尊大佛的想像之中。薛家兄弟对那些佛教语言不太懂,不时给王大哥提出问题。

在寺院正面的平地里,王昌龄又想起了这座寺院没有山门,于是问一个小沙弥:

“小师傅,这咸熙寺怎么没有山门?”

五师生进了城,在一家题名为“棘城客栈”住了下来。第二天一早,王昌龄经过打听得知,在这义州城内有一座著名的大佛寺,寺院里供奉着七座三丈高的大佛。薛家兄弟听说了,高兴起来:这样高大的佛像群他们从来还没有见过,今天一定去看看。于是五师生匆匆吃了早饭,按照别人介绍向沿着一条叫着“奉国大街”的街道前行。

当五师生走到大街的转角处,一座寺院赫然出现在眼前。五师生走近寺院,只见正面墙壁上阳雕“咸熙寺”三字,原来这座寺院名叫咸熙寺。奇怪的是,这座寺院看不到山门。王昌龄正琢磨,这么有名的寺院怎么会没有山门呢?说话间,薛家兄弟已经从侧门走进寺院,王昌龄跟了上去。

走进正殿,只见七尊彩色大菩萨并排坐着,这七尊大菩萨虽然坐着,但是仍然有三丈多高,令人看起来内心无不肃然起敬,相比之下,这些肉骨凡胎的凡夫俗子在佛的前面显得多么渺小。王昌龄的内心又一次受到震撼。

好在七尊大佛的下面都有文字说明,让人可以了解这七尊大佛的尊号。他们是:

毗婆尸佛:观者,以其如月圆智满,则云遍见。魄尽惑亡,则云净观。既圆且净,则云胜观、胜见,是为七佛之首也。

小沙弥指指城外:“那里,在城外,离这里有七里路远。”

第31章 咸熙寺的菩萨 (第3/3页)

千多年的历史了,这也实在太叫人不可思议。

“几位施主知道吗?要贫僧说起来,你们也许不相信,就这么一座寺院,自古以来,到这座寺院里烧过香纸的皇帝爷就有二十六位,到过的朝廷重臣有一百二十多人,几位客官信也不信?”

“相信!相信!你这数字明明白白,我们为什么不相信呢?”

天黑时分,五师生到了义州。这义州也是辽西古城,历史悠久,自燕秦设郡、汉武立县,迄今已有千多年历史。由于它地处“辽西故道”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