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32章 营州的千里草原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从龙翔佛寺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塔基正面镶嵌一块石匾,雕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王昌龄注意看那文字,原来记载了这座塔的修建经过。

东晋时期,营州是十六国当中的前燕、后燕、北燕三国的都城,名叫龙城。北魏灭掉北燕后,燕王冯弘的孙女入侍北魏皇宫,后被尊为皇后、皇太后。冯太后于孝文帝太和年间在龙城立了一座思燕佛图,它就是这座佛塔。

王昌龄五师生在龙城大街的“古燕客栈”住了下来。通过跟客栈堂馆攀谈,王昌龄了解到,营州的文物古迹除了城内的双塔,城郊还有城东八里处的龙山,努鲁尔虎山的劈山沟和桃花山等风景名胜。

第二天,王昌龄五师生策马来到龙山,这龙山不仅是辽西历史名山,也是燕、辽时享有盛誉的佛教圣地。早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燕王慕容皇光就在山上修建了迄今为止东北地区最早见诸史籍的佛教寺院——龙翔佛寺,因此成为东北佛教的“祖庭”。

王昌龄师生来到龙翔佛寺,只见佛寺坐落在一片苍翠掩映之中,周围山高壁陡,谷狭壑险,或孤峰独秀,或群峦横黛,或形若苍龙游云,或神似怪兽卧岭,置身其中,奇趣无穷。难怪这里有“二龙飞升”的传说。古传,东鲜卑慕容莹光称“燕王”后,于东晋成帝咸康七年将都城由棘城迁至龙城。至晋穆帝永和元年四月,有黑白二龙出现在龙山之上,穆帝慕容戥得知,亲率群臣前往观看,并杀牛相祭,二龙嬉翔后飞去。慕容戥以此为祥瑞之兆,还龙城宫殿后,大赦境内,遂将新建宫殿命名为“和龙宫”,又在龙山修建一座“龙翔佛寺”。

第32章 营州的千里草原 (第2/3页)

第一层塔檐的拱眼壁上供有一尊禅定初祖菩提达摩的石坐像,坐像的造型为普通僧人形象,身披袈裟,手捧经卷,盘膝打坐。

一条宽大的街道向前方伸展,街道用大块石板铺砌,街道两边用青砖砌边,正中间有五六尺宽的路面由耐火砖铺成。

据有关资料记载,营州古城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十六国的前燕、后燕和北燕的都城都在这里,北魏和隋朝营州及唐平卢军节度使的治所都在这里。

五师生正行走在叫着“双塔大街”的大街上,前面又有一座高塔,王昌龄注意到,这街道叫着“双塔大街”,说明这座塔跟前面那一座塔可能是一组建筑,两座塔相距不下半里路。五师生来到高塔塔基近侧,原来仅仅塔基就有二丈三四,塔基的方形大础石上饰有东晋风格的龙凤图案。从整体上看,这座塔跟前面那一座塔的结构一样,也是十三层密檐空心砖塔,塔体呈正方形,造型与长安小雁塔相似。塔身有券门,可以进入塔内。各层密檐的束腰白灰壁上,绘有色彩鲜艳的花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塔身四面各雕有一尊坐佛,端坐于莲花座之上,莲花座下雕有五象、二马、五孔雀、五金翅鸟,生灵座,旁边有二菩萨和砖雕小塔。佛和菩萨的上方有宝盖和飞天。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