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40章 王昌龄苦读备科举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虽然考进士科最难,但是王昌龄还是选择了进士科。王昌龄是极有自信的人,他认为自己在诗赋方面还是有优势,贴经方面,自己对《礼记》、《左传》、《老子》都还比较熟悉,况且十个问题中能答上四个即可合格,如果考得顺手,应该能够考中。至于策问,那就要看是不是能够合主考官的口味了。

王昌龄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算科,考算学,范围很广,选算学人才。不过题目范围主要是考李淳风奉旨注解的古代十部算经。十部算经是指《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张邱建算经》、《五经算术》以及本朝著名算学家王孝通的数学专著《缉古算经》,《缉古算经》是古代十部数学著作的其中一部。在《缉古算经》中,解决了大规模土方工程中提出的三次方程求正根的问题。通过对近几年的试题分析,王昌龄发现,本朝的《缉古算经》是考试的重点。

历史方面分一史科和三史科,一史科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任选一本,考贴也考策。三史科对《史记》、《汉书》、《后汉书》三本书都要考,主要是选拔历史方面的专门人才。比如编修史书、给皇帝或者朝廷的封疆大吏提供历史资料等等。

道教方面有专门的道举科,考试内容有《老子》、《庄子》、《列子》。还有专门为智力超群的神童设有童子科,选拔十岁左右的童子进入太学深造。童子科只考《孝经》和《论语》。

还有一点,就是常科考试中试的进士还不能立即做官,必须经过吏部的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如果吏部的选试不能过关,就只能去地方的长官州刺史那里做幕僚。

王昌龄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反复分析,觉得自己还是应该选择进士科。因为进士科虽然最难考中,但是正是因为难,考中的才最有前途。从历史上看,自从隋朝创立科举制度以来,很多宰相都是出身于进士科的。但是要说难也真的很难很难,每年数千举子参加朝廷举行的礼部会试,但是中榜的仅仅二三十人,中榜比例在百分之一以下。而且,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举子都是饱读经史多才多艺的精英人才,竞争又是何等的激烈,稍有半点差错,就会名落孙山。

第40章 王昌龄苦读备科举 (第2/3页)

书:《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明经科的考试方式一般只是口试。贴经和墨义一般只要对经文以及注释,记忆背诵熟练,就可中试。

进士科考策问、贴经、杂文(诗赋)。贴经只贴大经,即《礼记》、《左传》。再加上贴《老子》,十个问题中能答上四个即可合格。杂文要求用规定的题目写一首诗和一篇赋。策问要写五篇。策问主要是对当前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政务、漕运、盐政等等方面提出问题并作回答。

另外还有明法科,国家选取司法人才,范围为律七条,令三条。

明字科,考试文字理论及书法,考《说文》、《字林》。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