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47章 神奇的彩色石林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王昌龄师生将竹筒装满酒泉,刚刚准备向着花城方向奔驰,忽然前面一位威武雄壮的军士策马迎面而来,五师生正注意看那人,那人已经来到五师生面前,双方同时愣了一下,接着就亲切地叫起来:

“王老师!薛家兄弟!你们……”“三牙子哥,奥,郑武军哥,你怎么在这里?”

王昌龄一把抓住郑武军的手说:“武军呀,这叫着‘不怕找着只怕碰着’,想不到在这里碰上你,你们的军营就在这里?”

“好呀,好!我们的军营就在花木兰营城,花城湖西岸,离这里不远,四五十里,花城湖去过吗?那里的风景好着哪。不忙,我要到肃州城里办一点小事,我们一起走,办完事我们一起去营房。”于是王昌龄五师生同郑武军一起回到肃州城,只一顿饭功夫,郑武军办完了事,六人一起向花城湖而来。原来郑武军也是灞上人,七年前投军进了肃州,由于路途遥远,通信不便,灞上人对郑武军在哪里一点儿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昌龄师生正议论“酒泉”,由于薛家老四用手指着“酒泉”二字,忽然旁边一位老者似乎明白了什么,对着王昌龄师生叽叽咕咕说些什么,但是五师生听不懂他的话。那老者似乎有点心急,赶几步走近下联,用手指着“酒泉”二字,然后端起背在身上的竹筒喝了一口,脸上现出非常满意的神色。对于老者这一套哑谜,王昌龄已经明白了,用手示意老者把竹筒递给自己,老者高兴地把竹筒递给王昌龄,王昌龄捧起竹筒喝了一口,“果然好酒!”王昌龄把竹筒递给薛家兄弟,薛家兄弟每人喝了一口,都赞叹好酒。王昌龄对着老者比划,问那酒从哪里得来,老者指指城西,用手比划着泉水往外冒的动作,这一下王昌龄师生都明白了,原来在城西有一口酒泉。

得到这一重大信息,王昌龄师生绝对不会错过机会,去亲临现场品赏一番酒泉。

王昌龄师生一边议论着酒泉一边拿出通关文牒进了城,在“沙海大街”的“蜃楼客栈”住了下来。

第二天,王昌龄师生按照客栈堂馆的详细介绍,去城西找寻那口酒泉。当五师生来到城西两三里的地方,果然有不少人聚集在一个高地上,那些人穿着各种各样的奇装异服,很明显,这些人是西域许许多多少数民族的居民。王昌龄师生走近,只见那些人围着一口泉水,泉水从一个石洞的缝隙里喷涌而出,人们轮流用竹筒接水,然后倒入水桶。王昌龄师生拿出随身所带竹筒进入接水的队伍。当排队轮流到王昌龄五师生面前,薛家老四在最前面接水,五师生首先大喝一通,正像人们介绍的那样,水的味道有酒味,而且极为清凉爽口,真个是神水。但是人们知道,要让这神水变成像昨天在城门口那老者的陈酿美酒,还得经过至少十年以上的封窖陈酿。

王昌龄师生还得知,来这里接水的人不仅有肃州当地的居民,而且从凉州到天山的整个西域都有人来这里接水,用马车或者用骆驼带到各地封窖陈酿。在西域的大部分地方都可以喝到由酒泉神水窖藏十年以上的陈酿,如果把这种神水窖藏上百年甚至数百年,这种酒就可以作为国宴的高档名酒。当年隋炀帝西巡,登焉支山会见二十七国国王及使者,国宴上用的酒就是这种由酒泉神水窖藏了五百年以上的“酒泉千年陈酿”。

第47章 神奇的彩色石林 (第2/3页)

上面都雕刻着景点名称: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练、七彩湖、七彩大扇贝、火海、刀山等等等等。

从彩色石林回来,王昌龄师生向着肃州方向进发。这一天,一座古城出现在五师生面前,凭感觉,这座古城一定是肃州城。走近城门一看,果然是肃州古城,只是那城门两侧的对联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

“南依祁连,北通沙漠,嘉峪关前古战场;东有张掖,西临玉门,丝绸路上今酒泉。”

五师生议论这幅对联,很明显,东西南北都是指地名处所,“嘉峪关前古战场”,好理解,只是那“酒泉”二字,莫非附近有一口著名的泉水?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