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48章 王昌龄浏览艺术宝库莫高窟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王大哥见过那位王摩诘吗?”

“人家现在是朝廷的大乐丞,我还是一名普通村夫,不能随便相聚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天,到了阳关,只见这里的自然环境大不一样,虽然是早春二月,但是却看不出一点春的气息,所有的落叶树都光秃秃的在塞北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常绿树似乎也并不常绿,枯黄焦渴的叶片在寒风中发出阵阵哀叹,时而发出“哗啦啦”的悲鸣。北边的白山和南部的阿尔金山毫无生气地保持着它们的千古沉寂。用先秦石鼓文阴刻着“阳关”二字的关城楼像一位世纪老人孤苦伶仃地立在布满青苔的古道上。王昌龄很是出乎意料,为什么这样一座闻名天下的古关现在变得如此萧条零落?

面对此情此景,王昌龄吟诵起了王摩诘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薛家兄弟问王摩诘是什么人,王昌龄告诉他们:“王摩诘又叫王维,山西人,比我还小十一岁,但是他在四年前就中了进士,厉害哪!”

“这么说来比你王大哥还厉害?”

“是呀,不是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吗?你们以为天下就你们的王大哥能够写诗?比你们王大哥厉害的人多着哪。以后要是有机会跟那些天下诗坛精英相聚,我让你们兄弟见识见识。”

第48章 王昌龄浏览艺术宝库莫高窟 (第2/3页)

事画、佛教史迹画、经变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画……凭着王昌龄的博学,绘画题材应有尽有。

现在王昌龄师生来到一个石洞门前,上面题着“藏经洞”三字,五师生走了进去,五师生又吃了一惊,原来里面是一个巨大的藏书洞,据管理员介绍,里面藏有大约五万多卷古代珍贵文献和大量的绢画等艺术品,最早的有三国两晋时代的写经,其中绝大多数是佛经。此外,还有儒家的《诗》、《书》、《论语》等经典;有涉及古代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历史文献;有古代变文、曲词等文学作品以及俗字、音韵等语言文字资料;还有包括医药、天文历法、地理等方面的古代科技材料;也有古代乐谱、舞谱以至《棋经》一类的珍贵文献。藏书量之大,内容之齐全,无不让世人咂舌。

王昌龄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这里的石头质量是不是有什么特殊?为什么偏偏在这里开凿这么巨大的石窟群?王昌龄伸手在洞壁上到处摸了摸,发现洞壁都特别的光滑,那些绘画线条的边缘都非常清晰。王昌龄明白了,原来这里的岩壁全是那种极其细滑的岩粉石,凿出的岩粉就像景德镇的磁泥那样细滑,这种岩粉石用钢铁钻头开凿石洞有特殊的优势,首先是钻头容易挖进,第二是能够按照施工者的意愿掌握各种尺寸,再就是开凿好的石洞经过打磨可以达到非常细滑,这就保证了绘画线条的边缘菱角达到非常理想的清晰度。王昌龄通过跟正在施工的师傅们交谈,证实了他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

王昌龄师生在莫高窟呆了四五天,基本上把七百多个石窟都走了一遭,离开莫高窟,向着阳关方向进发。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