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57章 王昌龄大雁塔题名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接着,大家来到曲江酒楼参加酒会。在酒会上,玄宗皇帝说了几句勉励大家的话,张九龄、张悦和苗晋卿等朝廷重臣向新科进士们提了殷切希望。

王昌龄还对关心自己的朝廷官员和在京的朋友们设宴表示了谢意。在做完该做的事情之后,王昌龄回到了灞上芷阳村。

王昌龄已经得知,在他中榜的当天消息就传遍了整个灞上的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村庄,尤其是芷阳村,人们聚集在芷阳大街上,敲锣打鼓,鞭炮轰鸣,唱歌跳舞,庆祝芷阳村首次出了进士。在王家大院的大门上方,“登科及第”的金字匾额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随着王昌龄车队驶进芷阳村,整个芷阳村沸腾起来,所有的村民都涌出房舍来到芷阳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雁塔上留清名,人生得意在此时——唐开元十五年丁卯新科进士王昌龄草题。”

王昌龄题名罢,大家一齐喝彩,王昌龄自己反复欣赏一番,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忽然玄宗皇帝来到王昌龄身边,王昌龄正准备跪奏万岁,皇上忙阻止说:“今日你们是主人,免礼免礼。王爱卿,还记得德风亭吟诗吗?”

王昌龄忙说:“承蒙陛下惠顾,今日方得了昌龄夙愿,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用手掌在王昌龄的肩膀上拍拍:“好一个青年才俊,果然不负朕的厚望,那首《赋得驾出长安》写得好呀,希望为我大唐好好效力!”

得到皇帝爷的赞赏,王昌龄内心暖烘烘的,原来自己那首《赋得驾出长安》居然得到皇帝爷的赏识,看来这拍皇帝爷的马屁还真的是一条捷径。不是吗?我王昌龄之所以有今日,不正是靠歌颂皇帝爷的两首诗吗?王昌龄想到这里笑起来。

第57章 王昌龄大雁塔题名 (第2/3页)

王昌龄将试卷审视一遍,一篇一千多字的《楼兰赋》把个楼兰的重要地理位置、悠久历史和富庶繁华表达得淋漓尽致。王昌龄心满意足地将试卷交给了主考官。

出榜那天,王昌龄带着家人,随同一帮朋友一起来到礼部大厅,在一张皇榜前面站定,数十双眼睛一齐把目光锁定在第七名那个名字:王昌龄!大家同时大声喝彩。

王昌龄的一帮朋友立刻又指着第二十一名喝彩起来:常建!好呀,好!去年中了三位,今年又是两位,好呀,好!

接下来是新科进士举行曲江酒会,雁塔题名。玄宗皇帝高兴,同着一班朝廷大员与二十八位新科进士首先来到慈恩寺大雁塔题名处,也就是专供题名用的题名屋。每个新进士首先在一张方格纸上书写自己的姓名、籍贯,然后由其中一位书法最出色的人当即写一篇文章来记载这一重大盛事。将文章交给专职石匠,把文章刻在大雁塔的石砖上。接下来大家就可以在大雁塔的墙壁上题上自己的名字,可以只写名字,也可以题一首诗或者一两句诗句。当题名轮到王昌龄的时候,王昌龄春风得意,手提羊毫,沾得墨浓,伸手将羊毫举过头顶,用张旭草写道: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