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66章 诗酒趁年华的生活

上一页 简介 下一章

眨眼间王昌龄来洛阳又过去了两年,算起来,王昌龄在校书郎的任上已经有五年了,但是目前仍然没有升职的迹象。尽管张九龄已经于去年三月回到朝廷,担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今年二月又转为工部侍郎,但是这些职务都不能管官员的升职和调动。虽然张九龄有心提拔王昌龄,但是爱莫能助。至于皇上为什么久久不重用王昌龄,张九龄既看不出什么苗头,也想不出什么原因。再说,张九龄在外面搞了四五年,先后任过冀州剌史、洪州都督、桂州都督和岭南按察使,对朝廷的事情也不怎么了解,所以张九龄对王昌龄的事也尽量保持沉默。

但是王昌龄仍然保持着豁达大度的胸怀,从来没有跟人提起关于职务方面的事,也从来没有发泄内心的不满。实际上,王昌龄从来没想过这方面的事情,一味地从事他校书郎的本职工作,或者跟同事朋友聚会,饮酒赋诗。这不,在他的诗集里又增加了不少新作,现略举数例:

“《放歌行》: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升平贵论道,文墨将何求。有诏征草泽,微诚将献谋。冠冕如星罗,拜揖曹与周。望尘非吾事,入赋且迟留。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甫愁。但营数斗禄,奉养每丰羞。若得金膏逐,飞云亦何俦。”

“《萧驸马宅花烛》:青鸾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可怜今夜千门里,银汉星回一道通。”

“《上侍御七兄》:天人俟明路,益稷分尧心。利器必先举,非贤安可任。吾兄执严宪,时佐能钓深。”

“《上同州使君伯》:大贤本孤立,有时起丝纶。伯父自天禀,元功载生人。”

“《赠李侍御》:青冥孤云去,终当暮归山。志士杖苦节,何时见龙颜。”

家庭生活方面,王昌龄也很满足,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大媳妇娘家石门谷,姐姐做媒;二媳妇是洛阳姑娘,虽然娘家门第不是太高,但是人好,有文化有教养,孝顺爹妈和睦邻里。二女儿莲儿也有了婆家,婆婆是芙蓉的表妹婉儿,家在洛阳,亲上加亲,连枝连根。

裴图南吟诗罢,王昌龄也将一首《咏史》一字一顿的吟出:

“荷畚至洛阳,杖策游北门。天下尽兵甲,豺狼满中原。明夷方遘患,顾我徒崩奔。自惭菲薄才,误蒙国士恩。位重任亦重,时危志弥敦。西北未及终,东南不可吞。进则耻保躬,退乃为触藩。叹息嵩山老,而后知其尊。”

王昌龄吟诗罢,二人相视而笑。

裴图南呆了两三天,这天裴图南要走了,王昌龄送到龙门渡口,一首《送裴图南》作为王昌龄的留别,诗曰: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第66章 诗酒趁年华的生活 (第3/3页)

尉兼大司农等要职,统管中央财政近四十年之久。最后,桑弘羊因与霍光政见发生分歧,被卷入燕王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结果被处死。

本朝长孙无忌,字机辅,洛阳人,文德皇后之兄。好学,有筹略,佐太宗定天下,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因反对高宗皇帝立武则天为皇后,为许敬宗诬构,削爵流放黔州,自缢而死。

二人还谈到历史上许许多多才华出众的人结局都不好,二人连声叹息。裴图南联想起自己的先祖,一首《咏史》就被他一字一顿的吟出:

“荷畚至洛阳,胡马屯北门。天下裂其土,豺狼满中原。明夷方济世,敛翼黄埃昏。披云见龙颜,始蒙国士恩。位重谋亦深,所举无遗奔。长策寄临终,东南不可吞。贤智苟有时,贫贱安所论。惟然嵩山老,而后知我言。”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