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74章 王昌龄谪贬南岭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哟,太好了,好水灵的姑娘,早听说……”孟浩然的脸上忽然露出非常难过的神色:“只是我那芙蓉弟媳,太……”

王昌龄看出凤娇的不自在,说道:“走,上你家喝两杯!”于是孟浩然在前面带路向孟家庄走来。孟浩然的家在孟家庄最后面的一个地势较高庄园里。

老朋友重聚,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孟浩然问起王昌龄遭流放岭南的详细情况,王昌龄不想多说,只是说张九龄遭贬荆州的事。王昌龄说起他那篇《陈情表》,说起高公公的信。王昌龄也表明了自己对玄宗皇帝许多行为的不理解。王昌龄特别提到对李林甫等朝廷高层领导的怀疑,对大唐时局的担忧。孟浩然虽然不在官场,但是他对大唐的前途还是关心的,所以对王昌龄的许多观点也颇有同感。

第二天,孟浩然带着王昌龄三叔侄爬上岘山。孟浩然不停地介绍着岘山,岘山俗称三岘,包括岘首山(下岘)、望楚山(中岘)、万山(上岘),峰岩直插滔滔汉水,雄据一方。是一座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山。它东临汉江,与一水相隔的鹿门山形成东西对峙,严如扼守在江汉平原北部的两扇大门。岘山,到处是名胜,遍身皆古迹。刘备马跃檀溪处,风林关射杀孙坚处,羊祜的堕泪碑与杜预的沉潭碑,刘表墓、张公祠和高阳池,王粲井,蛮王洞等蜿蜓数里。登临岘山顶往南看去,楚皇城和古代色情文学鼻祖――宋玉故里历历在目。朝东方向,夹鱼梁州与孟浩然的隐居地鹿门山隔汉水相望。向北远眺,古邓国和关羽水淹七军遗迹尽收眼底。注目西去,孔明躬耕地古隆中烟雨朦胧。岘山脚下的襄阳城一览无余。

王昌龄在孟家庄呆了三天,这一天王昌龄要走了,临行,孟浩然以一首《送王昌龄之岭南》作为留别,诗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此,凤娇口中的“王哥”变成了“昌龄哥”。

“昌龄哥,前面这座城市叫着什么?”

“应该是新野吧。当年诸葛亮出山,曾经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说法,第一把火是‘火烧博望坡’,第二把火烧‘火烧新野’,第三把火是‘火烧赤壁’,其中第二把火‘火烧新野’就是发生在这里。当年诸葛亮第一把火烧博望坡,夏侯惇大败,曹操便亲自领兵伐新野。诸葛亮故意放弃了新野,到樊城以避曹军。曹操的部将曹仁领兵到新野,见城门洞开,城中无人,便引军进城中驻扎。半夜时分,城内几座城门同时燃烧起熊熊大火,曹军被烧了一个狼狈不堪,除少数侥幸突围,大部分曹军被葬入火海,这就是流传千古的‘诸葛亮火烧新野’。”

“昌龄哥心里就是有说不完的故事。”凤娇赞叹地说。

不久到了襄阳。王昌龄想起了孟浩然,于是三人向襄阳城南汉水西岸岘山附近的孟家庄走来。当三叔侄出现在孟家庄前面的大路上,忽然一人挑着畚箕从三叔侄侧面走来,王昌龄和三宝叔同时觉得那人走路的姿势看起来很眼熟。眨眼间走近了:“哟,那不是孟老哥?这么碰得巧?”孟浩然兴奋极了,放下畚箕,拉拉王昌龄的手,又拉拉三宝叔的手:“想得你们好苦呀!”孟浩然忽然注意起凤娇,心中嘀咕,莫非她就是……孟浩然正犹豫,王昌龄开口了:“她是凤娇姑娘,泗水县宇县尉的千金,你后续的弟媳。”

第74章 王昌龄谪贬南岭 (第2/3页)

看你这傻丫头,怎么就不可以叫‘昌龄哥’呢?你这样叫好听呢,你昌龄哥就是喜欢你这样叫。”

“昌龄哥!”凤娇轻声叫了一声。

“大声点,不要扭扭捏捏地。”

“昌龄哥?好,我凤娇终于可以叫‘昌龄哥’了!”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