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夫子王昌龄

〖诗家夫子王昌龄〗

第78章 遇大赦,王昌龄踏上归途

上一页 简介 下一页

“好呀,冯夫人不但琴艺绝伦,而且颇懂乐理,真是才女呀。”

王昌龄三叔侄离开高府又奔驰在岭南驿道上。此时正值六月三伏天,鄙人也来一个邯郸学步,学学诗人们胡诌出一首诗单道岭南天气炎热,诗曰:

“赤日炎炎似火烧,游子迟滞岭南道。祝融火君正当值,世间万类受煎烤。”

王昌龄叔侄的马车此时已经到了南岭中段的桂阳岭一带,时近半日,日头闪着白花花的光,驿道上,看起来似乎真的有火焰升腾。三叔侄和车主都已经口中干渴得冒烟,张嘴困难,连口水也没咽的了。凤娇毕竟年轻,身体水分足,居然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双丝作绠系银瓶,百尺寒泉辘轳上。悬丝一绝不可望,似妾倾心在君掌。人生意气好弃捐,只重狂花不重贤。宴罢调筝奏离鹤,回娇转盼泣君前。君不见,眼前事,岂保须臾心勿异。西山日下雨足稀,侧有浮云无所寄。但愿莫忘前者言,挫骨黄尘亦无愧。行路难,劝君酒,莫辞烦。美酒千钟犹可尽,心中片愧何可论。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

王昌龄用带着忧郁的声调唱着,冯文用筷著敲打着杯盘敲击节奏,凤娇和冯夫人凝神静听着。

一曲唱完,王昌龄忽然改变调式,由七字句改为五字句继续唱道: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王昌龄唱罢,冯夫人问道:“王先生这支曲子可以用《琴》做题目吧?很明显先生是在吟咏民妇刚才弹琴。”

第78章 遇大赦,王昌龄踏上归途 (第2/3页)

冯文要夫人弹一首曲子助兴。这冯夫人弹得一手好古筝,于是走近琴架,揭去琴罩,取好架势,用葱管般的食指在弦上轻轻一勾,接着左右手十个指头在二十一根琴弦上灵巧地运动起来,撮、摇、扫弦、剔挑、勾抹、重勾、重勾劈托、泛音、扣摇等各种技巧灵活运用。她弹奏的是根据大诗人张若虚的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作成的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这首诗集诗情画意、儿女情长、历史沧桑于一身,其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乐曲形象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赏了江南水乡的风姿意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一曲弹罢,大家赞叹一番。王昌龄似乎对《汉宫秋月》这支曲子很感兴趣,于是问道:“冯夫人也许对《汉宫秋月》这支曲子感兴趣?”

冯夫人并不答话,手指在琴弦上轻轻一挑勾,一支《汉宫秋月》开始了。此曲细致地刻画了宫女面对秋夜明月,内心无限惆怅,流露出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其实,它讲的就是王昭君和亲出塞的故事。王昭君之所以自愿远嫁匈奴,是由于昭君入宫数岁,却得不到汉武帝的亲近,与其在宫中过着冷清孤寂的生活,让青春年华年复一年的老去,不如远赴异域。所以听说和亲的机会后,王昭君果断的毛遂自荐,远嫁匈奴。

王昌龄联想当年玄宗皇帝对自己的看重:德风亭对自己的的嘉奖,雁塔题名处和花萼楼两次拍自己的肩膀;想到后来玄宗皇帝对自己的疏远冷淡,最后因一篇《陈情表》几乎让自己丧了命。想着想着,王昌龄唏嘘不已。于是一首仿照李太白《行路难》的歌被他一句句唱出,歌曰:

阅读诗家夫子王昌龄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相关推荐